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道德经的成语的问题,以及和道德经的25个成语出处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道德经的成语道德经的成语是什么
道德经的成语有:道德文章,畔道离经,道微德薄。
道德经的成语有:道微德薄,离经叛道,论道经邦。2:词 *** 是、名词。3:结构是、道(半包围结构)德(左右结构)经(左右结构)。4:拼音是、dàodéjīng。5:注音是、ㄉㄠ_ㄉㄜ_ㄐ一ㄥ。
道德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道德经Dàodéjīng。(1)书名,即《老子》,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
⒈指《老子》。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_为我著书。於是老子_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_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北齐书·杜弼传》:“自在军旅,带经从役,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新唐书· *** 志上》:“玄宗开元五年注老子《道德经》成,谓天下家藏其书,贡举人减《尚书》、《论语》策,而加试《老子》。”
春秋时老聃所撰老子的别名。参见「老子」条。
道德经(道德经)《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 *** 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 *** 、 *** 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 *** 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跋道德经·斗智饶君三十里》
道德经解同不必重笺道德经拟借新_道德经
经邦论道仁义道德离经畔道道高德重畔道离经反经合道道德文章离经背道论道经邦离经叛道
1、孔子也认为,君子是因为“内省不疚”才“不忧不惧”,也就是安宁来自于道德经受住了反省的检验。
2、自今已后,《道德经》并为上经,贡举人皆须兼通。
3、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
4、人人有本道德经,诚实守信贵如金。户户有本节能经,低碳环保空气清。家家有本和谐经,邻里和睦万事兴。全民有本文明经,国风高扬万象新。
5、春秋时期,老子在函谷关留下《道德经》八十一篇,翩然而去,莫知所踪。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道德经的详细信息
二、道德经中的成语有哪些
知足常乐,自知之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根深蒂固,功成不居,无为而治,和光同尘,多言数穷,天长地久,上善若水,金玉满堂,功成身退,目迷五色,宠辱若惊,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余食赘行,知雄守雌,佳兵不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多藏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出生入死,福祸相依,深根固柢,根深蒂固,长生久视,报怨以德,以德报怨,请诺寡言, *** ,哀兵必胜,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安居乐业。
三、《道德经》的别名是什么《道德经》里面有什么四字成语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1、玄之又玄2、有无相生3、功成不居4、和光同尘5、天地不仁6、天长地久7、上善若水8、金玉满堂9、功成身退10、目迷五色11、宠辱若惊
12、视而不见13、听而不闻14、涣然冰释15、虚怀若谷16、绝圣弃智
17、少私寡欲18、相差无几19、如登春台20、飘风骤雨21、余食赘行
22、天大地大23、道法自然24、知白守黑25、去甚去泰26、天道好还
27、佳兵不祥28、知止不殆29、自知之明30、淡而无味31、将夺固与
32、无中生有33、若存若亡34、大器晚成35、大音希声36、知足不辱
37、大巧若拙38、知足常乐39、出生入死40、祸福相依41、根深蒂固
42、以德报怨43、轻诺寡信4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5、慎终如始
46、俭故能广47、寸进尺退48、被褐怀玉4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0、小国寡民51、鸡犬相闻52、老死不相往来
四、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1、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有:根深蒂固、功成身退、上善若水、天长地久、目迷五色等。
2、一、根深蒂固 [ gēn shēn dì gù ]
3、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也说根深柢固。
4、出处:先秦·李耳《老子》:“有 *** ,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5、译文: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柢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6、二、功成身退 [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
7、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8、出处:《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9、译文:人一旦有所成功,就得知足。懂得功成身退,就把握了自然的法则。
10、三、上善若水 [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
11、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12、出处: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3、译文: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14、四、天长地久 [ tiān cháng dì jiǔ ]
15、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多指爱情)。
16、出处:《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7、译文: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18、五、目迷五色 [ mù mí wǔ sè ]
19、形容颜色又杂又多,使人看得眼花。也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令人分辨不清。
20、出处:《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21、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 *** *** ,使人心情 *** 发狂。
五、道德经成语
1、《道德经》中常有的成语包括“君子之道”,“为政以德”,“无为而治”等。
2、“君子之道”是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的经典用语,是一种处世哲学和处事原则。它强调了一个人的品德、行为和修养应该符合“君子”的标准,即正直、诚实、礼貌、恭敬,并指出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之道。
3、“为政以德”是《道德经》第五章的名言,是一种治国之道。它主张在治理国家、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以德治国,把握德治的精髓和本质,保持谦虚、勤奋、愉悦、没有矛盾的状态,通过德行的感召和精神的感召来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4、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的第四章,是一种民风民俗、治理国家的哲学思想。它主张不要过度依赖规章 *** 或者法律手段,而是要理解并利用自然规律,运用智慧处理事情,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换言之,这个成语强调了“内圣外王”的治国思想。
5、《道德经》中还有许多其他经典的成语,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则天下莫能与之争高”、“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等等。
6、这些成语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处事经验和人生智慧,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并运用《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从而更好地治理和管理个人及社会的事物。《道德经》作为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不仅对我国古代 *** 与 *** 、 *** 与人文精神、 *** 与 *** 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7、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启发作用。在当今这个世界变幻莫测的环境下,《道德经》所宣扬的“道”的思想正是带领人们迈向更为理 *** 、科学和人文的社会发展新高度的支撑和动力。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道德经的成语和道德经的25个成语出处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