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客家土楼之乡 龙岩土楼一日游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4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龙岩客家土楼之乡,龙岩土楼一日游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请问龙岩有哪些好的旅游景点
  2. 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3. 中国更大的客家土楼在哪
  4. 福建土楼始于那个朝代为什么叫客家土楼
  5. 龙岩土楼资料

一、请问龙岩有哪些好的旅游景点

1、福建旅游十大品牌中,龙岩就占2个,即客家土楼和古田会议。以永定客家土楼为 *** 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龙硿洞、九鹏溪、梅花山为 *** 的“绿色之旅”,古田会议会址为 *** 的“红色之旅”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旅游精品。另有福建省内更大规模的第五代主题公园,志高神州欢乐园。

2、神秘的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土楼,其中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

3、冠豸山: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1公里。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有武夷山之气势,太姥山之豁达,兔耳岭之地行。

4、九鹏溪:位于漳平市南洋乡,是天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九鹏溪景区主要特点是奇山、秀水、茶园、密林、珍禽,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功能为一体。

二、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1、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的永定、南靖、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攻坚繁衍的居住地。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建筑精巧,规模宏伟,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有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30多种土楼23000多座,形成了永定楚溪土楼群、南京沭阳乡田螺坑土楼群等一批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

2、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历史、地理、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 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京、华安的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并通过了 *** 教科文组织专家的考察、评估和验收。

3、更大的圆形建筑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

4、整栋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400间,60户。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乳生楼,12层12间,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形建筑是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云霄县神土乡东平村有一座“八卦堡”。整个村落由五个圆环组成,中心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建筑,四个外圈按八卦阵间歇排列,环绕四周。裕昌楼,位于南靖县沭阳县板村,有“错开楼”之称,建于成化R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梓都是歪的,据说更大倾角15度!

5、1900多年前,中原之乱后举家南迁的客家人,几经周折来到闽西南山区。为了避免外界的冲击,他们不得不靠山来经营,群居。用当地的生土、碎石、木屑建造单体房屋,然后连成大房子,再建造厚实封闭的土楼。楼里有水井和粮仓。遇有战事和土匪,一旦关了城门,就自生自灭了。如果被围困,食物和水将持续几个月。加上冬暖夏凉、 *** 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为客家人世代攻坚、繁衍生息的居所。

龙岩客家土楼之乡 龙岩土楼一日游-第1张图片-

三、中国更大的客家土楼在哪

1、截止2019年4月,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南联主村的道韵楼是迄今被发现的中国更大的土楼,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更大八角形土楼。

2、明成化年间,道韵楼居民的祖辈请勘舆师择地建楼,勘舆师先到这里勘察,觉得此地不错,出于慎重考虑,又转了几十公里,察看了几个地方,还是觉得倒不如这个地方好,又倒回来,叫做“倒运”。后来起名字时,借“倒运”的谐音,就叫“道韵楼”。

3、道韵楼经历三代人建设,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1 *** 7年黄锦(明南京礼部尚书)来县城(三饶),道韵楼耆老请其光临该楼,黄锦为道韵楼提写了楼名,昔年的门匾仍嵌筑在楼门之上。

4、2006年05月25日,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 *** 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5、道韵楼所兴建的那个年代,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年代,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古楼的 *** 墙设枪眼、炮口,在楼之大门顶部设注水暗涵,可以防火烧楼门,可以防兵乱、防乡斗、防盗贼、防兽害、防干旱、防寒暑、防火灾水灾 *** 等,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古堡式村寨。

6、四百多年来,道韵楼内从未发生过大的火灾,其原因在于土楼内设有32口水井,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用水,也起到防火、救火作用。

7、韵楼经历三代人建设,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1 *** 7年黄锦(明南京礼部尚书)来县城(三饶),道韵楼耆老请其光临该楼,黄锦为道韵楼提写了楼名,昔年的门匾仍嵌筑在楼门之上。

8、大门两侧的对联是清代广西中州正堂黄德祖(系道韵楼黄氏裔孙)所撰。其联云:“道义为本根, *** ,克念祖德;韵文光奕叶,实华并茂,贻厥孙谋。”土楼鼎盛时居住600多人

四、福建土楼始于那个朝代为什么叫客家土楼

1、福建土楼始于宋元时期,因为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所以又叫客家土楼。

2、福建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泉州土楼等土楼群。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

3、福建土楼起源于唐朝 *** 光开漳时的兵营、 *** 和山寨,成熟于明末、清代和 *** 时期,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4、宋元时期(11世纪~13世纪),是福建土楼的形成阶段。早期土楼规模较小,结构较简单,大多没有石砌墙基,装饰也较粗糙,形式基本为正方形、长方形。关于最古老的土楼,最早记载“土楼”的文献是《重修虔台志》。

5、明代(14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居民愈益重视教育,置学馆,设书院,劝民入学,渐成风气。通过科举致仕不断涌现。这些发迹官宦之家,大兴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筑规制兴建土楼,建筑形式渐趋考究,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

6、清代、 *** (17世纪中叶~20世纪上半叶)时期,闽南地区条丝烟、茶叶等加工业蓬勃兴起,销往全国及东南亚各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势必建造更大规模的楼房,

7、让众多的宗亲几十人或几百人聚族而居。以适应家族的兴旺,居住的安全。于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围楼以及方形、圆形等丰富多姿的土楼。其特点为规模宏大、类型多样等。在晚期,外来文化影响在部分土楼的建造中并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8、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一直延续现在。这时期,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 *** ,结构简练,缺少华丽的装饰。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建土楼(福建省土楼群)

五、龙岩土楼资料

“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 *** 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 *** 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 *** 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之一枚 *** 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有如永定古竹、初溪土楼群。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 *** 、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 *** 。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两形状并存。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 *** 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其用途重于防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虽然该形状的土楼不是最多,但是面积通常最为庞大。面积更大者甚至可达72开间以上。

通常圆楼的底层为餐室、厨房,第二层为仓库,三层楼以上的所在才为住家卧房。其中每一个小家庭或个人的房间都是 *** 的,而以一圈圈的公用走廊连系各个房间。这些设计,通常也是着重防御功能。

方楼是土楼中最为普及。该建物类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堆积起来,更高甚至可达六层楼。最后使用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

湖坑镇的“福裕楼”即是一座典型的五 *** 。五 *** 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名虽同,但有些许差距。以两厢房,一门楼等细部构造组成的该土楼类型,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五 *** 主要分布于闽西各县与漳州。其中, *** *** 的漳州客家人,也将其五 *** 建筑风格带至 *** 。

除了圆楼,方楼与五 *** 之外。以形状分类的土楼尚有凹字型,半圆形,与八卦型等种类土楼。凹字型土楼主要分布于闽南南靖,诏安。半圆形分布于平和与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楼则偶见于永定、漳浦、华安、诏安、南靖和中国广东东部。其中全中国更大的八卦土楼则为道韵楼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 *** 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 *** 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 *** 考验,皆安然无恙。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镇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 *** ,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公分宽的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永定“资历”最深的“馥馨楼”,近年人们为免众人从一大门出入之不便,另开一小门,请来石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钢凿撬挖数日才开通,这种三合土墙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

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 *** ,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 *** 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 *** 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 *** 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 *** 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

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万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其中永定土楼有23000(方、园)多座,土楼麇集于湖坑、高头、下洋、古竹等乡镇,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OK,关于龙岩客家土楼之乡和龙岩土楼一日游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龙岩 土楼 客家 一日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