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黑龙江书画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黑龙江省书画院院长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书画之乡高立成
1、高立成,笔名高飞,字妙之,号祥云轩主人,别署草卢布衣,1982年出生于山东高唐,自幼受家庭熏陶八岁习书,初学颜柳,后攻欧楷兼及隶书,2000年结业于四川成都西南硬笔书法培训学校,工作之余拜访各位书法名家,受益匪浅,现为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科技大学书画协会名誉会长,山东金州印社社员,聊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高唐县书法家协会会员,翰墨情缘书画院理事,墨宝阁书画院签约书法家,恒艺书画院副院长。书法作品先后参加全国各地书画展并获得奖项,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2、山东省高唐县是国画 *** 李苦禅的故乡,1997年被 *** 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高唐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一代代书画名家,全县群众 *** 的书画艺术活动方兴未艾,形成了人人会泼墨,户户习丹青的浓厚文化艺术氛围。
3、书画之乡——一半酒香,一半 *** ——金高唐!
二、黑龙江五常市赵氏祖谱-来自 ***
赵姓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三。
■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指出:“《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起族也,则秦、赵亦祖少昊氏。”西周时,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赐于赵城,造父的后代奄父,为周宣王御。奄父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这样,赵氏便进入晋国,后世事晋为大夫。周威烈王时,列为诸侯,开国君主赵烈侯,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被秦国所灭,赵国公族以原国名命姓,遂成赵姓。
■为少数民族改赵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 *** ”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
■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 *** 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二二二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
西周时,造父的第七代子孙叔带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晋,并且昌盛壮大,在三国分晋时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到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秦始皇灭赵后,把代王嘉之后迁往甘肃天水,赵王迁被流放到今湖北房县。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 *** 北部。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被害,其族人 *** 迁徙至辽西郡,也是赵姓人在东北活动的开始。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真定人赵云赵子龙入蜀为将。北魏时,天水赵姓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 *** )。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 *** 在广州定居。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宋朝宗室分为三个支派,即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王(赵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迁居如下地区:安徽颍州、四川蜀州(今崇庆)、江苏泰州、镇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广东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则迁居如下地区:浙江绍兴、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苏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则降调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其子孙为官而迁徙地区有河南开封、洛阳,山东沂州、济州,福建汀州,江苏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等。靖康之耻之后,徽钦二宗被掳往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东北广大地区播迁繁衍。南宋初,康王赵构南迁杭州定都,则有赵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苏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饶,南宋被灭,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繁衍。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赵姓的播迁。明末,有赵姓不惜冒险远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构成多种多样,聚居地为东南亚和美国。如瑶族中的赵姓在 *** 、 *** 、 *** 和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分布;壮族中的赵姓散布于 *** 、 *** 、泰国等地。
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这样,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以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 *** 。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属甘肃),形成一个望族;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秦始皇又迁徒六国贵族之后到关中。
西汉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西南),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
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期迁居武川( *** 武川西)。南安人赵达任北魏库部尚书,封临晋子,举家离开南安迁居北魏都城洛阳。当时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的二支少数民族)的袭扰,北魏在北部边境上设立了许多军镇,选择贵族、官宦子弟镇守。赵达之子赵仁因镇守武川镇,举家自洛阳迁至武川。赵仁的孙子赵贵成为武川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跟随宇文泰进兵关陇,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为宇文氏占据关陇、建立北周屡立大功,被赐姓乙弗氏,封楚国公,曾任北周太傅、大 *** 宰,举家又自武川回迁洛阳。
天水南安赵氏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这支赵姓从代又迁居洛阳。
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徒居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天水西赵氏的一支迁居洛阳。北魏时今甘肃赵氏的一支徙居洛阳。
公元960年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 *** ,赵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人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市),俘虏了赵姓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赵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为赵姓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德秀与德林无后,燕王赵德昭有五子,秦王赵德芳有三子。
燕王赵德昭一脉的迁徙:令字派迁居的 *** 主要有安徽颍州、四川蜀州、江苏泰州、福建福州、福建泉州、江西信州、浙江台州、浙江绍兴、河南洛阳、湖北荆南;子字派新迁的 *** 主要有江苏镇江、浙江衢县、广东南雄、河南汝州、河北燕山;自师字派以下新迁的 *** 主要有江西吉州、浙江临安、浙江云和、江苏太平州,等等。
秦王赵德芳一脉的迁徙的基本状况是:子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嘉兴、江苏真州、福建福州和泉州;伯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台州和明州;师字派迁居主要有江苏太平州、浙江婺州,等等。
靖康之耻后,北宋被金国灭亡,金兵把宋徽宗、宋钦宗及北宋的后妃、宗室,连同朝官三千多人,一起俘虏北去。宋徽宗死于五国城。金国 *** 者为了加强对中原的 *** ,又把宋钦宗迁居到了燕京(今北京)。
康王赵构南逃临安建立南宋,自号为宋高宗,其子早夭。宋高宗赵构以为北宋惨遭靖康之难和自己儿子的早夭。是因为其祖宋太宗赵匡义没有遵守“金匮之盟”而遭至的灾难,于是将南宋王朝的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后裔,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南迁后裔,此后多由南宋京城临安迁出,散居于南方民间。
士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河北大名、江西赣州、福建建瓯、浙江绍兴。宋太宗赵匡义六世孙不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临安、浙江金华、浙江浦江、浙江秀水、安徽宣城、湖北荆南、湖南郴州、湖南零陵、广西横县、四川成都、四川开县。宋太宗赵匡义七世孙善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宁波、江苏常熟、湖北鄂州、湖南潭州、江西南昌、江西临川。宋太宗赵匡义八世孙汝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安徽阜阳、湖南平江、江西余干、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等。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遵照皇太后杜氏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匡义。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办事,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魏王赵廷美。赵匡义登基之后,隐匿“金匮之盟”的内容。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遭到其兄宋太宗赵匡义的斥责,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一事,于是对赵匡义甚为不满,于是暗中谋划,阴谋早日篡夺皇位。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赵廷美谋划篡夺皇位的阴谋泄露。宋太宗赵匡义遂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赵匡义念其手足之情,并多次立有战功,于是仍令其为西京(今洛阳)留守。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由此暂时全部迁居到了西京。赵廷美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二人勾结之事败露,魏王赵廷美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家;魏王赵廷美闲居在西京,后降魏王赵廷美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魏王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赵廷美迁居房陵后不久,就忧愤成疾, *** 而终,年仅38岁。
自贬于房陵之后,其后代外放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福建汀州、山东沂州、山东济州、江苏昆山、浙江秀水、江苏溧城、江西波阳、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赵仲来生才广、才宇,才广生恭、肃、鉴、铎、镤,才宇生钦。自仲来至今已历二十四世,为西平名门望族,其后裔现分居于杨庄乡、专探乡、芦庙乡、师灵镇、谭店乡、宋集镇、出山镇、酒店乡等地。
从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等地的赵氏族人陆续迁到 *** 、南洋,更有人漂洋过海,移居到欧美各国。
■郡望赵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以下几个。1、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2、涿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州);3、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4、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5、颖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县;6、平原郡,治所在山东平原县;7、汉阳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
■堂号:“半部”、“琴鹤”、“天水”、“孝思”、“谷治”、“萃涣”、“敬彝”、“创基”等。
■赵姓代有人才出,各领 *** 几百年。赵姓有君王、宰相能臣、枭雄武将,均在各自领域广有建树。
■家规家训教诲后人。如楼张村赵姓有《家规纪略》,文载:“男自八岁入塾,以三十为率,……农时散而归田,农隙即复入塾。越三十,已成名者或入庠或中式,各营相当之务;各就其才之所近使任一职,或领农工或治圃事,或料厨事或守客厅。暇时习书史、业歧黄,家长俱不之问,惟不得玩好无益事业。……事无闲人,人无暇时。有不遵家规者,由家长召集族人共同斥责。若卑幼或有过失,则告于各主,令其约束。”
赵武灵王:名雍,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 *** 赵军传统装束,实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
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
赵奢、赵括父子:赵奢善用兵,因功被封马服君。赵括善于纸上谈兵,短于实践,被秦名将白起击败于长平,四十万赵军被 *** 。
赵云:常山(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蜀名将,勇武果敢,刘备曾赞誉他一身是胆。
赵匡胤:河北涿州人,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加强 *** 集权。
赵普:蓟(今北京市西南)人,北宋初期的贤相,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
宋徽宗赵佶: *** 上昏庸,丧权辱国,被俘后禁于金国,艺术上却卓尔不群,曾创立宫厅院体画派,其书法被称为“瘦金体”。
赵孟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杰出书画家,其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对后世影响甚深,人称一代宗师。
赵之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末三大画家之一,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影响甚深。
赵戴文:山西五台人,同盟会会员, *** 元老, *** 时任 *** 山西省 *** 。
赵登禹:山东菏泽人, *** 二十九军师长,长城 *** 血战赤峰口,芦沟桥事变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壮烈捐躯,是 *** 中最早牺牲的中 *** 队高级将领之一。
赵树理:山西沁水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其语言朴实生动,多反映当时新农村生活。
赵元任:天津人,当代语言学家,通晓中、英、德、法等多种语言,诸多领域,颇有建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著述颇丰,有《中国语入门》、《现代吴语的研究》、《语言问题》、《赵元任歌曲选》等。
赵尔陆(1905-1967)山西省崞(今原平)县人。1 *** 7年参加南昌 *** ,同年加入中国 *** 。土地 *** 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28团特务连 *** *** , *** 苏区红一纵队教导队 *** *** 、第二支队支队长,红四军第29团团长,红四军军需处处长,红一军团供给部部长,前敌指挥部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 *** 战争时期,任 *** 军总供给部部长,晋察冀 ***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 *** *** ,冀晋 *** 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纵队司令员兼 *** *** ,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张家口第五小组 *** *** ,晋察冀 *** 参谋长,华北 *** 参谋长,第四 *** 军第二参谋长。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任中南 *** 第二参谋长,中华人民 *** 国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之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 *** 国防工业 *** 会副主任, *** 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国防工业 *** 部主任。是之一、二、三届国防 *** 会 *** ,第二、三届 *** *** ,中国 *** 第八届 ***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 *** *** 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赵镕( *** 9-19 *** )字伯陶,云南省宾川县彩凤村人。1919年在昆明参加“五·四”运动,1 *** 3年赴广州投身 *** *** 军 *** 北伐。1 *** 4年在拱卫军任参谋。1 *** 6年入 *** 创办的南昌军官教育团任副官、 *** 长。1 *** 7年加入中国 *** 。参加过南昌 *** 和湘南 ***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 *** 战争时期,任红军总部军需员,红12军经理部会计科科长,红9军团供给部部长,红四方面军供给学校校长,红32军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 *** 战争时期,任 *** 军120师供给部副部长,冀热察挺进军供给部部长,晋察冀 *** 供给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 *** 驻涞源办事处主任,晋察冀 *** 兵站部 *** *** ,华北 *** 后勤运输部 *** *** 。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任华北 *** 后勤部副部长。是中国人民 *** 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 *** 会 *** ,中国会计学会顾问,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 *** *** 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 *** 授予中国人民 ***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 *** 年2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
赵启民(1910-1997)陕西省蓝田县人。1 *** 8年加入中国 *** 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 ***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 *** 战争时期,任陕西泾阳游击队第三中队队长,红26军第二团排长,三团副连长、连 *** *** ,78师参谋主任,陕北省苏维埃 *** 军事部科长,延安县军事部部长,红宜延军分区代司令员, *** 第二团团长, *** 师第三团团长。 *** 战争时期,任 *** 第四支队八团参谋长,第五支队参谋长兼十团 *** *** , *** 二师五旅 *** ***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 *** 军第二纵队代 *** *** ,第七纵队 *** *** ,第三 *** 军34军 *** *** ,华东 *** 海军副 *** *** 、 *** *** 。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任中南 *** 海军司令员兼 *** *** ,中国人民 *** 海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 *** *** 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 *** 授予中国人民 ***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2月7日因病逝世,终年87岁。
赵杰(1913-)又名赵东斌,河南省商城县人。1 *** 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 *** 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 *** 。土地 *** 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营部 *** ,团供给处 *** *** ,红九军第25师2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27师80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参加了长征。 *** 战争时期,任 *** 军部作战参谋,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第4支队司令部参谋、副参谋长, *** 第2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5师13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 *** 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 *** 军第10纵队参谋长,第6纵队参谋长,第三 *** 军第24军参谋长。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任第7 *** 兼浙江省 *** 副参谋长、参谋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副主任、主任、副司令员,志愿军装甲兵之一指挥所副司令员、主任,坦克3师师长,志愿军坦克兵司令员。率部参加1952年秋季战术 *** 反击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回国后,任浙江 ***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 副参谋长, *** 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 *** *** 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 *** *** 主义人民 *** 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 *** *** 勋章。1988年7月被 *** 授予中国人民 ***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赵俊(1915-1994)原名赵诗元,安徽省六安县人。1 *** 9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少年先锋队,参加了当地的打土豪劣绅活动和六霍 *** 。1930年加入中国 *** 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3月由团转入中国 *** 。土地 *** 战争时期,任中华民族解放少先队分队长,六安县 *** 保卫局审讯科科员、副科长,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营部 *** ,第34团供给处 *** *** 、团作战参谋,红9军2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侦察科科长,第27师80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参加了鄂豫皖、川□苏区的反“围剿”和苏家埠战役及长征。 *** 战争初期,进延安 *** 军政大学学习,后历任 *** 军部作战参谋, *** 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 *** 四支队司令部参谋、副参谋长, *** 第2师参谋处处长,淮南 *** 路东军分区参谋长, *** 第5师13旅参谋长。参加了开辟淮南 *** *** 根据地和挺进敌后反摩擦、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渤海 *** 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 *** 军10纵参谋长,第6纵参谋长,第三 *** 军第24军参谋长,参加了中原突围、 *** 、孟良崮、济南、豫东和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 *** 国后,历任浙江 *** 兼第七 *** 副参谋长、参谋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副军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 *** 战役准备。回国后又参与指挥了解放一 *** 岛的战斗,任浙江 ***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入中国人民 *** 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毕业,任 *** 司令部副参谋长,江苏省 *** 司令员, *** 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 *** *** 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 *** 授予中国人民 ***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1月因病逝世,终年79岁。
赵峰(1914-)原名赵世钦,河南省泌阳县人。1932年到 *** 部队当兵,两年后回家。1936年为 *** 做地下交通工作,1937年参加豫南红军游击队任卫生员。1938年任 *** 第四支队8团队军医,同年加入中国 *** 。 *** 战争时期,1939年任第五支队10团卫生队队长,1940年任10团1营营长。1941年任第二师5旅司令部作战参谋,第14团参谋长,1942年任15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任东北松江 *** 哈东军分区 *** 1团团长, *** 2师1团团长,第四 *** 军49军145师433团团长、师参谋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1951年任广西 *** 钦廉军分区副司令员,第48军146师师长。1952年入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任 *** 军事顾问团顾问,1956年回国,任第26军副军长、军长。1978年到1983年任山东省 *** 司令员,1979年到1983年任山东省第五届 *** *** 会副主任。是中国 *** 第九、十届 *** 候补 ***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 ***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 *** 八一勋章、二级 *** *** 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 *** 授予中国人民 ***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赵鹤亭(1914-199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 *** 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 *** 。土地 *** 战争时期,任红31军骑兵连班长、排长、连长、 *** 。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 战争时期,任 *** 军129师386旅771团骑兵排长, *** 军东进纵队骑兵大队 *** 教导员,特务营营长,冀南 *** 特务团团长,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第3军分区3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 *** 2纵5旅副旅长、鄂豫 *** 第4军分区副司令员,第四 *** 军第50军148师副师长。参加了上 *** 、邯郸、鲁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48师副师长、代师长、师长。参加了之一至四次战役,1951年50军第二次入朝作战,参加了 *** 西海岸攻岛作战和西海岸反 *** 防御。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 *** 第50军副军长,辽宁省 *** 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 ***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 *** 八一勋章、二级 *** *** 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获 *** *** 主义人民 *** 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 *** 授予中国人民 ***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2月5日因病在沈阳逝世,终年76岁。
三、黑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黑龙江省博物馆最近也随着哈尔滨旅游的爆火迎来了更高的游客量,很多游客都最想知道黑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一共有十大镇馆之宝哦!接下来为大家带来介绍。
这件珍贵的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 *** 器物,于195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铜龙为黄铜铸造而成,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及雕塑水平高超。
铜坐龙堪称金源文化的 *** ,是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一种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这尊金代铜坐龙是黑龙江省省内更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现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唯一一家具有该文物知识产权和国家注册登记资格的单位。
十大镇馆之宝之二:金代齐国王墓丝织品服饰
金代齐国王墓有“北方马王堆”之称,古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
齐国王墓是一座男女合葬的石椁木棺墓。男 *** 墓主身穿8层17件服装;女 *** 墓主身穿9层16件服装。
齐国王墓出土的丝织物为研究宋、金时期的缫丝技术、纺织技法、印染工艺、织机种类等方面的课题提供了珍贵资料,填补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由于缺乏金代服饰留下的空白,是我国金 *** 古的一次最重大的发现。
十大镇馆之宝之三:南宋《蚕织图》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蚕织图》卷轴,绢本、线描、淡彩。全长横1098.2厘米、纵28.9厘米,画心横517.9厘米、纵27.7厘米,题跋横445.2厘米、纵27.7厘米。
这幅描绘800年前蚕织情景的图卷,记录了我国古代蚕织的生产过程,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同时,它也为研究、了解我国南宋时期社会经济、手工艺技术、风俗习尚及我国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等方面,提供了珍贵丰富的历史资料。
十大镇馆之宝之四:唐代渤海天门军之印
该印为青铜质,铜片镶成,印纽扁平,中穿一圆孔,呈桥状。通高4.3厘米、边长5.25厘米X5.3厘米、厚1.4厘米、柄高2.9厘米。印面略呈正方形,印文为汉字篆刻“天门军之印”;印背楷书“天门军之印”,印文笔画细挺有力,圆润活泼。印文凸起,笔画之间形成0.9厘米的沟槽。
天门军之印出自上京皇城内,可作为研究渤海设有与唐朝 *** 禁军类似的军事组织的重要线索,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一方渤海印,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十大镇馆之宝之五:披毛犀化石骨架
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这具披毛犀化石,是在1956年的富拉尔基钢厂基建施工中,距地表9米多的淤泥质沙层中发现的。整个骨架同属于一个个体,完整程度接近100%,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最完整的披毛犀骨架,是我馆的镇馆之宝,被定为一级标本。
十大镇馆之宝之六:南宋《兰亭序》图卷
此图为南宋作品,全长 141.1厘米,宽37厘米。引首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题写的“曲水流觞”四个字。整幅图卷描绘了东晋时期,以王羲之为首的42位文人雅士,在浙江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于溪水边饮酒赋诗、观山赏水的情景。睹画思人,让人很容易想像出当年兰亭集序的盛况。
十大镇馆之宝之七:黑龙江满洲龙
嘉荫龙骨山盛名远播还是源于10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黑龙江满洲龙”是产自中国的之一具恐龙化石。飘落异乡,几度易名,身世离奇,在我国恐龙发现和研究史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还享有“神州之一龙”的美誉。其故乡嘉荫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并经科学纪录的恐龙化石发现地而蜚声海内外。
十大镇馆之宝之八: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
这面铜镜采用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构图虽然复杂,但布局合理,工艺精湛,堪称中国金代铜镜的佳作。
这面山水人物故事铜镜是1975年从中国黑龙江省绥棱县境内的一座金代贵族墓葬 *** 土的,是女真贵族曾经使用过的一件器物,距今已有近 *** 的历史。铜镜出土时没有锈蚀,而且保存完好,这在传世的中国古代铜镜中十分罕见,为古代铜镜中所鲜有,是不可多得的实物珍品。
十大镇馆之宝之九:松花江猛犸象化石骨架
1973年3月,黑龙江省肇源县三站乡松花江中游北岸的一级阶地上,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猛犸象化石,这是中国发现的之一具完整猛犸象化石。
为了弄清它的确切年代,博物馆专门请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作了C14测定,断定其年代为距今21200土600年。
十大镇馆之宝之十: *** 桂叶形石器
这件桂叶形石器是我省目前发现的细石器中个体更大的一件。此件文物通长25厘米、宽5.8厘米。其形制如一片两头尖的桂叶,故名桂叶形石器。这件石器为我省目前为止发现的细石器中个体更大、最为精美的一件,在细石器功能、工艺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黑龙江书画之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