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是什么之乡,黎平县的历史文化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黎平是什么之乡和黎平县的历史文化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黎平是什么之乡以及黎平县的历史文化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贵州黎平在什么地方
  2. 黎平县乡镇人口排名
  3. 黎平有什么景点
  4. 黎平有多少个乡镇
  5. 黎平母亲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6. 黎平县属于哪个市 黎平县是属于什么市
  7. 黎平县苗族主要在哪个乡镇

一、贵州黎平在什么地方

1、贵州黎平是一个侗族人民集居的地方,侗族人口占到整个县的75%以上,侗族的孩子从小就和大人们学习唱歌跳舞,所以说侗族人民能歌善舞是毋庸置疑的,侗族人民热情好客,欢迎各地的朋友前来游玩。

2、贵州黎平坐落在贵州的黔东南州,同时也是黔东南的东南,于、与湖南、广西交接。从贵阳到黎平的话可以选取两种交通工具,即飞机和汽车,乘飞机到黎平只要半个小时即达黎平高屯机场,再坐15分钟机场大巴即可到达黎平县城;汽车的话,在贵阳体育馆长途客车站搭乘,贵阳至黎平的大巴每天有三趟,分别于早上7:00,9:00,12:00发车,9个小时之内即可到达黎平县城。

二、黎平县乡镇人口排名

我不知道黎平县乡镇人口的准确排名,但可以提供一些信息。

在黎平县,以下是一些乡镇的人口排名:

1.水口镇:截至2019年末,水口镇户籍人口为**39,810人**,排名之一。

2.中潮镇:截至2019年末,中潮镇户籍人口为**34,833人**,排名第二。

请注意,这些数据是截至2019年末的,如果需要最新的数据,建议您查阅可靠的统计数据来源或联系当地 *** 机构。

三、黎平有什么景点

黎平会议会址:1934年12月18日, *** *** 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 *** 的正确意见终于被 *** 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黎平会议会址原为“胡荣顺商号”,是一座四周建有风火墙,内套木结构,分三进,前底后高的明清建筑四合院。这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建筑物于80年代初为陈列馆;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对外 *** 的窗口。

两湖会馆:黎平原隶湖广,后属贵州,星聚虽属黔人,云游尤多楚客,为使云游的楚客“辄思促膝谈心欣旧”之念,遂于嘉庆二年(1791年)冬月,有识之士倡修会馆,作为湖南湖北客商栖身之所。会馆内有禹王宫、佛殿、庑厅、阁楼、洞庭宫、水榭等建筑物。占地面积3479平方米,建筑面积741.9平方米。1984年县 *** 立即于当天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南泉山寺:在黎平县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黎平府志》载:“南泉叠嶂丛林,明建三寺于山,游人络绎不绝,为最名胜。南泉山行道,皆以鹅卵石铺就,纵横曲折,从山脚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竖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顺道直至大佛殿,殿前侧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饮用,二备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长流。南泉山公园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是黎平市区更大的公园!南泉山表演场也将是2009年黎平“两节一会”的开幕场!

高屯天生桥:位于城东北12公里的湾寨右侧处,这座由地下伏流自然形成的天生桥历来为游客之游览胜地。此桥在清朝《黎平府志》中就有记载:“天生桥崇严直跨两岸,中有一硐,双江口诸水径此,达高屯可以行舟。上则仍然平地也,往返甚便,不假修筑之力故名。”对于这种石灰岩地貌自然形成的天生桥,明代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赋予了它十分正确的科学名称“石梁”。被收录于《吉利斯世界记录》中(世界更大的天生桥)。

八舟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集中了我省南部侗族地区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的精华,别具特色。

地坪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俗称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历史上曾多次修葺。桥长57.61米,宽5.2米,该桥横跨南江河之上,桥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桥墩支撑木梁结构的桥身,其下部有两排各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连成一体,架通两岸。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挪侗族生态博物馆:(中国与挪威合建,位于肇兴镇堂安村,距肇兴5公里。)

飞龙洞:与被称为世界之最的高屯天生桥景点连成一体,同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奇观,具有观赏价值。

肇兴侗寨: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寨内吊脚楼鳞次栉比,戏楼、歌坪点缀其间,全寨共1100余户,4500余人,是全国更大的侗寨,有“侗乡之一寨”之美称。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主办,人民网、新浪网、 *** 网、中国网、凤凰网、南方网等全国34家媒体协办“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中被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2007年,中国《时尚旅游》 *** 社与美国《国家地理》 *** 社共同评选出“全球更具 *** 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肇兴侗寨作为贵州省唯一景点入选。肇兴最出名的是五座鼓楼、五戏台和五座风雨桥。

岩洞侗寨:距黎平县城28公里,着有优越、浓郁、古朴、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距县城较近,交通便利。东接肇兴鼓楼群和地坪风雨桥景区,南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鼓楼景点,西邻茅贡乡高近、地扪、腊洞等“侗戏之乡”,北与黎平古城、高屯天生桥风景名胜区相通。岩洞是侗族风情、侗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侗族大歌的原生地,清代侗歌宗师吴朝向就出生于岩洞宰拱,悠久的侗族文化遗产,要数“述洞独柱鼓楼”、“竹坪青石桥”、“竹坪款禁碑”、宰拱“万麻墓”,各村寨的青石板水井和青石凿成的瓢井。民间工艺品有用楠竹制成的蒸笼、饭笼、提篮等别具一格,民间刺绣十分美观、艳丽,特别是岩洞侗族服饰已成为侗族地区服饰的 *** 之一。

杉阴沉木:黎平文馆所收藏之阴沉木基径2.36米,据中科院考古所测定,该木生长于1402+35年,以埋于地下3591+85年,生长及埋藏至今约5000年历史,是迄今世界出土保存的树体更大、埋藏年代最久远的杉木遗体而列入基尼斯世界之最。

翘街古城:黎平县德凤镇二郎坡及东门街,两头高中间低,形如扁担,俗称"翘街"。这里保存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一座座四合院,一排排封火墙,鳞林栉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城内72口古井星罗其间,给古城以灵气。1982年,贵州省人民 *** 公布德凤镇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德凤镇:历史文化名城德凤镇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中心区,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居住着侗、汉、苗、瑶等民族8万多人,是黎平县 *** 、经济、文化的中心。历经上 *** 的颠沛,近十个世纪的沧桑,铸就了黎平县德凤镇厚重悠远、古色古香的历史。

秦溪白塔:也称秦溪凌云塔,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西35公里,坐落在敖市镇西南4公里的秦溪村。塔的之一层往上镶嵌着一方竖匾,行书“凌云塔”3字。门楣有联一副:

锁水口,祯凌塔巍峨,从此一乡蔚起文人登凤阁

妆沙脚,有云宫耸秀,至今诸佛经扶士子步龙楼

高近古戏台: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东部高近村中,是目前侗族地区所发现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戏台,吸引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往考察、研究。戏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古戏台格局和清代的京剧戏台相仿,包括三部分,主戏台、厢房和看戏场。

堂安侗寨:堂安侗寨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实物,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的实物,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从这个寨子的实物细细品味,完全可以证实它的历史悠久 *** 。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黎平是什么之乡,黎平县的历史文化-第1张图片-

弄相山森林公园:弄相山位于贵州黎平县地坪乡境内,总面积15000亩(1000公顷)。其中,原始森林面积9755亩650公顷)。初步查明,有乔木树种48科158属372种,灌木树种22科56属130种,苔藓植物16科29属62种,蕨类植物22科38属190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资源宝库,被称为探寻古生态的理想场所。

神鱼井:长方形的水井用方整的白石围成0.45米高的井舷,结构坚实牢固,美观大方,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四角和前后两方立0.8米高的方形石柱6根,柱头凿成菱形,旁开榫,嵌入白玉石6块,前后左右对称。它之所以最有名,水源很丰富,可供半个城居民用水,且冬暖夏凉,没有干枯的季节。

少寨溶洞群:位于贵州黎平县高屯镇少寨山,共有3个洞,在少寨山脊右边叫绾凤洞,在左侧绾鸾洞,两洞相通,故称“姊妹洞”。绾凤洞洞口椭圆宏阔,入洞 20米处又分东西两洞。洞内溪水潺潺,多钟乳石,形态各异,似柱、似笋、似观音、似菩萨,更有梯田层层等,可谓奇绝,故又名“仙人洞”。绾鸾洞洞口狭小,深里许,洞内钟乳石似宝塔、似鼓楼、似猕猴、似雄狮,惟妙惟肖,整个溶洞群,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内地形复杂,是游玩历险的好去处。

迎龙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东部高近村,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造型十分古朴,是村子里的风水桥。该桥以青石板为桥的层面,两块青石板长5.5米,宽1.2米,厚20公分,桥上楼亭为木质结构,共16根柱子,每根柱子落地处都有石雕鼓盘作为基脚,雕刻有狮子等,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重修,有碑文为证。1980年高近村民众自发捐款捐物再次重修此桥,该桥型古朴美观,是侗族人民传统建筑中魂宝,它以其独特的造型享誉海内外,1998年中国邮政曾以该桥为图案发行一枚纪念邮票,名为“田间风雨桥”。

黎平鉴泉: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北门外福禄江西岸,俗名“磨刀湾”。水自石岩缝隙渗出,傍崖凿井,二尺见方,水质甘甜。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黎平进士胡长新邀集当时名士聚会泉边,品尝泉水,题记刻于石上,至今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泉石镌“鉴泉”两个大字,取“以泉为镜,明鉴心志”之意,故名。另刻有“同治癸亥十月胡长新题”一行小字。

西佛崖石刻:西佛崖是明末抗清英雄何腾蛟墓地,历来为游览胜地。 *** 十六年(1 *** 7年),湘军上校周

曰痒率部进驻黎平,瞻仰何腾蛟墓。对何公民族气节高度赞颂,即题“浩气常存”四字,并具礼物,亲登黎平书法家李伯先生宅,拜请代书。由周出资雇匠,摩刻于西佛崖。四大字为横行楷书,笔力遒劲洒脱,阴刻于石壁上,每字见方60厘米,两侧直行小楷阴刻,上首“ *** 丁卯冬月立”,下首落款:“陆军上校湘西周曰痒”。整个摩崖题刻长2.75米。“浩气常存”摩崖至今完好,属于何腾蛟墓地的附属文物之一,被列为贵州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黎平有多少个乡镇

截至2016年1月,黎平县下辖25个乡级行政区,其中2个街道、14个镇、7个乡、2个民族乡。2个街道:德凤街道、高屯街道。

14个镇:中潮镇、敖市镇、洪州镇、尚重镇、水口镇、岩洞镇、九潮镇、孟彦镇、肇兴镇、龙额镇、双江镇、永从镇、茅贡镇、地坪镇;7个乡:坝寨乡、德顺乡、大稼乡、罗里乡、口江乡、平寨乡、德化乡;2个民族乡:雷洞瑶族水族乡、顺化瑶族乡。

黎平县位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08′之间,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黎平河谷入口处海拔为贵州更低。东南面与湖南靖州县、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贵州省榕江县、从江县毗邻,东北与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接壤。

黎平县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一月最冷,平均4.5℃,极端更低气温-9.8℃。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325.9毫米,最多年份1690.4毫米,最少年份1093.1毫米,年均蒸发量1255.9毫米。

五、黎平母亲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1、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水温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

2、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金等几十个强大的王朝,其 *** 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

3、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六、黎平县属于哪个市 黎平县是属于什么市

导语:黎平县是人们喜欢去旅游的县之一,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黎平县属于哪个市?黎平县是属于什么市?

黎平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下辖16个县市,州府凯里市。全州辖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凯里、炉碧、 *** 、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个街道,94个镇,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

黎平县下辖26个乡级行政区,包括德凤街道、高屯街道、龙形街道、中潮镇、敖市镇、洪州镇、尚重镇、水口镇、岩洞镇、九潮镇、孟彦镇、肇兴镇、龙额镇、双江镇、永从镇、茅贡镇、地坪镇等。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截至2020年底,茶叶种植面积26.1万亩,其中投产面积22.6万亩。是中国南方28个重点林业县、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全国百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全国林改百佳县、中国木本油料特 *** 域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有”杉海粮仓油壶”等称号。

翘街的小街小巷数不胜数,著名的有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这些巷道,卵石墁街,石梯连接,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翘街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两湖会馆”。会馆主体建筑有禹王宫、佛殿、庑厅、三楹阁楼、戏楼等,总占地面积3480平方米,是黎平古城保存较完好的清中叶建筑群。禹王宫是两湖会馆的主要建筑,为三间十一檩双步廊式,宽14米、高8米,进深13.2米。

从贵州的黎平县出发,我们首先来到了侗寨四寨村。侗族自古以来就有水稻民族之称,沿途这 *** *** 翠绿翠绿的稻田,让我们久被灰色污染的眼睛明亮起来,也让我们疲惫的心,轻松起来。四寨村有一座规模较大的风雨桥,在我们的眼里,这不仅是座桥更是一个艺术品。侗族的这种桥,因能避风雨,故称风雨桥;又因它是用油漆彩绘、雕梁画栋、廊亭结合,所以又称为花桥。

黄岗侗寨位于从江县和黎平县交界处双江乡,距离从江县33公里,是一个藏在山中尚不为人知的侗寨,这里的侗族大歌、民俗、风光都居从江之首。黄岗村侗族风情浓郁,文化情韵原汁原味,侗族大歌源远流长,“饭养身、歌养心”是该村人的口头禅,全村上下,小到学语孩童,大至耄耋老人均会唱歌,均能唱歌。

地坪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俗称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历史上曾多次修葺。桥长57.61米,宽5.2米,该桥横跨南江河之上,桥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桥墩支撑木梁结构的桥身,其下部有两排各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连成一体,架通两岸。国家级第五批重点文保名单。杉木大梁上平铺杉木桥板,二十多排圆柱,用枋木交织,压排穿榫连接成一体,形成长廊,桥廊两侧设1米高的梳齿栏杆。栏杆下面有一层外挑1.4米的大桃檐,既美化了桥身,又可保护下面木构件免于雨淋。

黎平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东南部,国家AAAA景区、贵州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黎平肇兴侗寨地处于两座山脉之间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状。海拔410米,向西北面68公里到黎平县城,向西52公里到从江县城,向东南102公里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公路沿寨而过,是黎平县通往两广较为快捷的陆路通道。肇兴侗寨建寨历史悠久,据民间相传的族谱记载: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

七、黎平县苗族主要在哪个乡镇

水口镇。根据贵州省黎平县 *** 官网查询显示,水口镇总面积252.2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水口镇户籍人口约39810人,人口在黎平县苗族占百分之五十,农民人均纯收入1988元。截至2020年末,水口镇有工业企业2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因此黎平县苗族主要在水口镇。

好了,关于黎平是什么之乡和黎平县的历史文化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黎平 黎平县 历史文化 么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