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龙文化之乡在哪和龙山文化在哪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龙文化之乡在哪以及龙山文化在哪里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龙的故乡是哪里
1、当人们谈起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时,经常会提到“黄河”“长江”“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炎黄子孙”等词。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人至少有三分之一并不是炎黄子孙,你会不会感到惊讶?众多的考古发现证明:并非所有中国古人类都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中国古文化的起源至少有三个主要源头,“草原丝绸之路”所在的北方草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也是从草原文化中开始的。
2、★红山文化进入“古国”阶段比中原早 ***
3、“在 *** 发现的红山文化与中原以及中国其他区域相比,在文明起源史上处于领先地位,仅在原始文字的创制方面就比其他同期或稍晚的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的原始文字符号早许多。” *** 师范大学社会民俗学专家齐巴特教授向记者介绍。
4、 *** 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在北方草原上极为丰富,对这些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证明,这里的远古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走在中华文明进程的前列。在距今约8000年的赤峰市兴隆洼聚落遗址中,发现有大型石锄、陶罐以及成排的房屋遗址,它说明这里的先民当时已经开始种植农作物,“这实际上比 *** 黄河流域早了近 *** ,这里出土的石人是我国最古老的,被考古界称为‘中华老祖母’。”赤峰市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境内最早的城址——距今5000年的石围墙聚落,另外在凉城发现的老虎山石城址聚落群距今4800年。
5、此外,在距今5000—4000年前,北方草原上赤峰市小河沿文化的先民就已经把原始的象形文字刻画在陶罐上,翁牛特旗石棚山一件陶罐上还用象形文字对远古时代的一次流星或陨石雨作了记录。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现的祭坛、女神庙、大型方台、金字塔式巨型建筑、特点鲜明的积石 *** 群以及成组的玉制礼器反映了早期人类祖先崇拜、等级社会的状况。它表明在5000年前,红山文化就已率先由氏族社会进入“古国”阶段,“这比中原及其他地区早1000年。”齐教授说。
6、★“大窑文化”与“北京人”同期
7、“事实上,草原人类古文化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大窑文化’就和‘北京人’几乎是同时代。” *** 师范大学历史系萧瑞玲教授介绍说。
8、呼和浩特市东郊保合少乡大窑村曾出土了一个大型旧石器制造场,考古学家不但在这里发现了大量人类有意识制造的石核、石片、石球、石锤、石刀等石器,还有用火的痕迹以及一些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一重大发现说明,在距今约70万年以前,大窑村附近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了。 *** 地区的人类历史由此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提前到与中国猿人“北京人”大约同时期。
9、“尽管我们在大窑还没有发现像‘北京人’那样的人类头盖骨化石,但‘大窑文化’遗址却是国内外迄今为止人所共知的,惟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早、中、晚三期的旧石器制造场,这足以证明黄河流域并不是惟一的中国古人类发源地。”萧教授说。
10、此外,在鄂尔多斯市的萨拉乌苏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也属于距今约5万年的晚期智人阶段,在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发现的人类化石属于旧石器晚期时代,与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一样都是形成中的蒙古人种,这些也说明了北方草原地区的确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1、★北方草原才是“龙”和“凤”的故乡
12、“准确的说,北方草原是早期‘龙文化’和‘凤文化’的故乡”,齐教授说。
13、沿着北方草原 *** 先人的足迹我们就能发现,中华民族的许多文化传承的源头都可以追溯于此。在赤峰查海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摆塑龙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而河南濮阳及湖北黄龙考古中发现的摆塑龙距今6000多年。著名的“中华之一龙”就是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精美玉龙,距今已有6000-5000年,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雕刻的玉龙。2004年,赤峰市翁牛特旗赵宝沟文化遗址中又出土了一件凤鸟型红陶杯,被学者称为“中华之一凤”,也有6800年历史了。在小河沿原始文化中,还发现了对“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原始记录,这就为人们解释了红山文化中的玄鸟族与后来商文化之间的神秘联系。
14、20世纪80年代后,红山文化遗址中,大量出土的玉龙证明:北方草原才是龙崇拜观念的发祥地,是龙的故乡。
15、★草原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注入活力
16、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结晶。在中华民族文化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草原文化也在影响着中原文化。
17、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古城村古城历史上曾叫云中郡。“这里就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胡服骑射’的地方。另外,云中还是 *** 地区之一个封建城市。” *** 师范大学历史系曹永年教授说。
18、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之间频发战乱。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占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一方面要保住自己不被吞并,另一方面也想富国强兵。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决定改变中原 *** 宽袍大袖的服饰习惯,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短服骑射,采取“胡服骑射”的方式,在装备和战术上进行改进,为了身先士卒,赵武灵王带头穿上了“胡服”。
19、据曹教授介绍,改穿“胡服”是我国服饰 *** 上的重大变革。当时中原地区的观念认为,短衣短袄是 *** ,只有干粗活的人和不通礼仪的野蛮人才会穿着 *** 在外面走动,而有身份的人不应该这样穿。所以,赵武灵王这样的主张所遭到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
20、战国时期,中原打仗都用笨重的木轮战车加步战。经过说服动员,赵武灵王组成了一支以骑兵为主的庞大 *** ,冲锋突击,再结合使用传 *** 车和步战,一时间所向披靡�很快就把疆土沿大青山、乌拉山南麓向西推进到河套边沿,并在这里建立了云中、雁门和代郡。“其实这就是主动接受了草原文化。”
21、除此之外,西汉的“和亲”“互市”,魏晋南北朝各民族文化和风气上的互相模仿,形成了“长城以北,尽是夷狄”的现象。唐代的“胡风劲吹”使“胡音胡骑与胡妆”在中原大地上盛行。从契丹女真又先后入主中原起,北方的草原文化对中原的影响更甚。
二、中国四大石雕之乡在哪里
1.山东省嘉祥——中国最早的石雕狮子在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这是 *** 公布的全国之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 *** 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楼兰石狮--推陈出新,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祁佑生财。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威严自尊与宏伟大气。它象征着一种富贵吉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是每一个有创业进取精神的企业所首选的镇家之宝。经过嘉祥无数能工巧匠的辛勤创造,石狮工艺造型体现出当代艺人的卓越才能。
2.福建省惠安——惠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 *** 隔海相望,是福建着名侨乡和 *** 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隶属泉州市。惠安面积668平方公里,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被 *** 授予“中 *** 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
惠安雕艺源远流长,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3.浙江省青田——青田石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这已被 *** 冬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证。青田石雕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金奖、银奖,赢得极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被 *** 和国家入选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
19 *** 年国家邮电部专门发行了四枚石雕特种邮票,1995年、1996年青田分别被 *** 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
4.河北省曲阳——河北省曲阳县4公里长的雕刻路上,两边或蹲或卧的石狮、鬃毛飘逸的石马、神态安逸的长颈鹿等数百万件和类动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野生动物园”;漫步在雕刻展销广场上,近10万件石雕、玉雕、风景石、石材等雕刻产品琳琅满目,又仿佛置身于“玉林石海”中。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 *** 雕塑的主要材料。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 *** ,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 *** 、 *** 、珠海发现多处岩刻,以复杂的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更大的一幅高3米、长5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
据研究,该处岩刻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年,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南越王宫署遗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蜿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
南越王赵昧墓,是迄今所知岭南规模更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达2.6吨。墓 *** 土的244件(套)的玉器,其中包括71件玉壁以及两件青玉圆雕 *** 、1件浮雕卷云纹的青白玉雕角杯,还有丝镂玉衣、 *** 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兽首衔壁,均可谓精美绝伦的珍品,反映了当时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艺水平,可见南越国已掌握了开料、造型、钻孔、琢制、抛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镶嵌工艺。
在南越王墓中,还发现滑石烤炉、耳杯、猪、枕以及石砚、研石。砺石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等。说明石雕也是被重视的工艺。
从人类艺术的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工巧匠它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万古不衰。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 *** ,都在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
三、中国龙的故乡是哪里
1、中国“龙”的发源地: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
2、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但自古以来,龙只有图形,却没有实物。中国龙发源于哪?历史传说中之一个规模养龙的驯龙高手是今天的山西闻喜县人董父,他养龙的地方就在今天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白水滩一带,这也使闻喜拥有了“龙乡”的美誉。
3、闻喜县东官庄村旁的董泽湖是传说中董父豢龙的地方,现在这里还有董父庙遗址。相传董父是舜帝手下的大臣,他能文能武,还能腾云驾雾,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养龙。
4、养龙,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地方,传说龙是圣洁之物,只喝甘泉,只住在有灵气的水中。董父便在普天下寻找甘泉,后来在今天闻喜地方的凤凰垣和峨眉岭之间发现有一处大甘泉,是极佳的豢龙圣地,便在此定居下来。这个地方位于今天山西闻喜县东北方向横跨东镇、礼元两乡镇的四十里白水滩。
5、当时,董父官职还不是太大,利用业余时间就在白水滩里养龙:各种花色的龙,金、赤、青、白、乌,都被他驯得像家牲一样听话。天旱,他就叫它们去行云布雨,没事的时候只许在湖里规规矩矩,不得去兴风作浪。
6、后来舜帝给董父升了官。要离开了,但董父舍不得他的龙,他将一条白龙驯成了自己的坐骑,这样他就可以白天在朝里做官,夜晚骑着白龙腾云驾雾回到董泽湖,继续养他的龙。如此云里去、雾里归,一直到退休的时候,他提了一个要求,要回到家乡继续他的养龙事业。舜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将今天的白水滩一带封为“董父之国”。董父后人在此世居,以董为姓。
7、龙的故乡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说法,专家说:“暂无定论”。
8、但我认为:“先不论发现龙文化的地方,哪里的文物年代更早(网上不同说法的原因大都以文物更早为证据)。史记有记载:“最早叫中国的地方就是山西晋南运城”,人是从这里散出去的,文化也就跟着出去了,因此「运城闻喜可能不是龙的故乡,但一定是中国龙文化的发源地」!”
好了,关于龙文化之乡在哪和龙山文化在哪里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