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乡韩城(韩城黄河大桥)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7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黄河之乡韩城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韩城黄河大桥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韩城离黄河远吗
  2. 战国时期的陕西省韩城市叫什么地名
  3. 陕西韩城

一、韩城离黄河远吗

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地处北纬35。18'50"~3552'08",东经110.7'19"~11037'24"。南北最长处50.2公里,东西最宽处42.5公里。边界总长168公里。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0.79%,耕地42万亩,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辖7乡(乔子玄、卫东、板桥、薛峰、王峰、盘龙、独泉)、7镇(龙亭、芝川、芝阳、西庄、昝村、龙门、桑树坪)、2个街道办事处(金城、新城)、全市共辖33个居委会、276个村民 *** 会、1251个村民小组,韩城市总人口385735人,其中农业人口2 *** 479人,非农业人口121256人。 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5年被 *** 批准为对外 *** 城市,1986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黄河之乡韩城(韩城黄河大桥)-第1张图片-

二、战国时期的陕西省韩城市叫什么地名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韩城市,有三座古老的长城,即韩长城、梁长城、魏长城。

为何在弹丸之地有如此之多的长城呢?这还要从古韩城的历史谈起。大约在三 *** 前,夏商时期古韩城就设有县治(《尚书·禹项》黑水西河惟雍州……导河积石至龙门)。到了西周初,武王驾崩,成王年幼,三公辅佐周成王(周公、召公、毕公)。为了周王朝的巩固,周公于周成王四年,分别把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等依次分封到邗(今河南鲁沁阳市西北)、晋(今山西翼城县西唐城)、应(今河南鲁山县东)、韩(今陕西韩城市西南)成为诸侯国,爵位都是侯,以屏护周朝王室。《说文解字》:韩,井垣也。地处原上又叫韩原,韩和韩原实指一个地名。爵位是侯,又称韩侯国。成王十二年,王师、燕师帮助韩侯国建城(详见《竹书纪年卷七》),《诗经·大雅·韩奕》亦记载:“韩侯受命,王亲命之。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宋《太平寰宇记》:“隋文帝分合阳,于此置韩城县,以古韩城为名。”这就是今天的韩城来历。

公元前1031年,周武王之子的“韩侯”封地,在陕西韩城西南的韩原。为了防止晋国从东北方面的侵扰,韩侯在王师(兄长)和燕师(叔父)的帮助下,沿韩原边境筑长城,史称韩侯城,即古韩城。这是我国最早为防犯侵略而修筑的长城。

韩长城分布在韩城市龙亭、芝阳等乡镇,东起黄河边上的城南村,向西经马陵庄、东西 *** 、大鹏、新庄等村落,从清水村跨芝水河谷,朝西北方向经南英村至巍山北麓的西英村,城墙呈弧形,全长约有15公里,是一条宏伟宽厚的长城。城南马陵庄至龙亭塬段,有城墙遗存约2871米,残高0.5至2.5米,底宽5米,南距魏长城约120米,几乎是平行的;马陵至新庄段,在大鹏村东北,南距魏长城56米处发现有城墙夯土遗迹,高2米,底宽4.5米,向西仍可看到鱼脊背形高出地面的土垄;根据城墙 *** 技术,夯土层及夯窝分析,夯土层薄厚极不均匀,最薄6厘米,最厚18厘米,后来的春秋时期的梁长城和战国时期的魏长城夯土层均为10厘米左右,相比之下韩长城显然粗糙,这些都说明它早于春秋战国时期。

韩长城遗址的发现为韩城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实物佐证,对于确定韩侯的封地韩原的具 *** 置有着重要的作用。建议“韩长城”应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周晚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秦襄公列为诸侯,赐予岐以西之地。同时还封秦仲最小的儿子,襄公的叔父康于梁国(今陕西韩城市南芝川镇附近)。宋《通志·氏族略》记载:“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

梁国的封地叫梁,少梁是梁国的都城。爵位是伯,因而又称梁伯国。梁伯康与秦同祖,姓赢氏。梁伯奉行的外交政策先是朝秦,后是亲晋。由于他的外交政策不稳定,秦和晋都不信任他,梁伯只好在国内大兴土木筑城凿池以防入侵。

梁长城遗址(又称少梁城遗址)分布在韩城市南芝川、龙亭两个乡镇,城里包括东、西少梁、城新村、瓦头、芝北、芝西、芝川、芝东、芝原、城北等十余个自然村,其都城中心在居水,芝水交汇处的芝川镇。城墙大体是依川塬地形,用土夯筑而成,总长约11公里。南墙在南塬上,呈东西走向,之一段在城北村北,城墙长1650,米残高2米,厚2.5米,靠墙基外侧宽51米,城壕深2米;第二段在芝原村西,城墙长826米,残高2.7米,厚5米,靠墙基外侧宽有43米,与之一段虽隔一条寨子沟,但两段城墙壕却连在一条直线上。第三段西墙跨芝水河谷,在瓦头村西,城墙由低到高依坡而上,长747米,高出地面3.2米,厚7米,外侧以沟为城壕。第四段在高门塬上,位于堡安村东,与前段相衔接,城墙长513米,突出地面3.5米,厚4米,在老扬沟两侧的城墙分别长3 *** 米和480米,因沿塬边筑墙无城壕。北墙西段与西墙第四段衔接,在贾坡形成西北拐角,长912米,残高5米,外侧以沟为壕,经过居水河谷,延伸到西少梁村(今已不存)。第五段即东段城墙在苏东塬上城新村以北200米处,城墙长1073米,下基宽20米,顶宽3.5米,高10米,夯土层清晰,保存相当完好。外侧距墙基49米处有宽46米,深3.5米的城壕。东靠黄河天险。梁长城虽经2700多年的风雨剥蚀,自然与人为 *** ,至今依然屹立在韩原大地上。

三、陕西韩城

1、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中部,西北与延安地区的黄龙、宜川县接壤,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万荣县相望,南连渭南地区的合阳县。

2、韩城境内有山、原、川、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西北为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78%,林地面积67万亩,深山以用材林为主,浅山以经济林为主,盛产花椒、核桃、柿子、苹果。

3、特别是“大红袍”花椒以粒大、色红、浓香驰名,年产100多万公斤。

4、中部和东部为川原区,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主产小麦、棉花、玉米、蔬菜等。

5、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粘土矿等。

6、已探明煤储量27亿吨以上,远景储量108亿吨,有渭北“黑腰带”上的明珠之称。

7、韩城已成为陕西重要的煤炭、电力能源工业城市之一。

8、韩城市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铁、炼焦、建材为主的,包括纺织、机械、化工、食品等主要行业的工业体系。

9、韩城的名优产品有龙门牌台虎钳、太史牌啤酒、韩城南糖、芝川铁锅等。

10、韩城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故乡,地面地下文物丰富,民俗民居具有特色,古城建筑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完好,1986年被 *** 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1、战国初,孔子高徒子夏来韩设教。

12、两千多年来,韩城办学之风兴盛,民重耕读,因而人才辈出。

13、一代史圣、两朝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父子御史、父子知州、祖孙巡抚、兄弟侍郎、南北尚书、一母三进士一举一贡生等,传为佳话。

14、明清两代科举中试者1396人,其中进士119人,举人550人,贡生727人。

15、科举夺魁者仅清代就有状元1人、会元2人、解元11人,三元皆有,被誉为“解状盛区”、“士风醇茂”。

16、韩城现有新旧石器及历代古遗址31处,韩城古建筑独具特色,是天然的古建筑博物馆。

17、迄今保留下来的唐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140多处,古遗址27处,尤其元代建筑多达20处,为陕西之最。

18、明清四合院民居遍布城乡,格局独特,内涵丰富,三雕俱全,建造精良。

19、 *** 家村最为典型,堪称“民居瑰宝”。

20、韩城南10公里的汉太史司马迁祠,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21、此外,明清两代形成的韩城民居——四合院,布局合理,装修考究,独具特色,是我国传统民居精华之一,素有“小北京”之称。

22、黄河天险龙门,也称禹门,相传为大禹所开,山河壮观,地势险要。

23、这些众多的文物遗址和游览胜地愈来愈多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到韩城旅游观光。

24、位置:韩城市地处东经110°07′19′′~110°37′24′′,北纬35°18′50′′~35°52′08′′之间。

25、位于陕西省中部,西北与延安地区的黄龙、宜川县接壤,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万荣县相望,南连渭南地区的合阳县。

26、行政区划:现辖金城办事处、新城办事处、龙亭镇、芝川镇、西庄镇、昝村镇、龙门镇、桑树坪镇、乔子玄乡、巍东乡、芝阳乡、夏阳乡、薛峰乡、板桥乡、苏东乡、大池埝乡、盘龙乡、王峰乡、枣庄乡、林源乡、独泉乡等2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13个乡

27、景观:龙门风景区、金城、司马迁祠墓、文庙、大禹庙、普照寺、魏长城遗址、千佛洞石窟。

28、春秋时的赵武,“两袖清风回韩城”的清代丞相王杰,还有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

29、从数万年前的禹门洞穴到别具一格的司马迁祠墓,从素有“小北京”之称的古城风貌到被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活化石”的民居古建村落 *** 家村,唐、宋、元、明、清历朝古建筑保存完整,规模宏大。

30、以文物为依托的旅游业迅速民展,并入了临潼、华县、韩城三大旅游区为主体的陕西东部旅游环形线路。

31、“关中文物最韩城”,古往今来多少咏般称奇不已;素有“小陕北”之称的金城区保护完整,向游人展示着 *** 古城的典雅风姿,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成为影视剧外景拍摄基地;龙门自然风景区又把多少游人的遐想带回“禹凿龙门”和“鲤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近年来,海内外大批游客蜂涌而至,这里已成为陕西的又一旅游胜地。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韩城 黄河 大桥 河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