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陕西自古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陕西地域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为什么说陕西风情文化是华夏之根
你好!尊敬的百度用户,这个是要从历史、地理等等方面去解释的。渭河是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更大支流。以关中为中心的渭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最宽阔地带,北抵黄龙山,南依秦岭,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渭河自西向东横穿而过。渭南,顾名思义是渭河以南地区。其实,渭南全市11个县市区,有7个地处渭河以北,其人口与土地面积大约占到渭南全市的80%以上。在前面采风系列文章中,我们已经相继对其中的“史圣故里”韩城、“四圣之乡”合阳、“陶艺之都”富平、雍州贾国蒲城、古徵热土澄城、“美食之乡”大荔有了些了解。接下来的4个区县,沿渭河自西向东依次为临渭区、华县、华阴县和潼关县。
临渭区地跨渭河两岸,西与西安市的临潼区、蓝田县和阎良区相连。曾隶属渭南辖区的临潼和蓝田,因区划调整于1983年行政划归西安市。为什么要特别对此做一介绍呢?就是为了说明包括临潼和蓝田在内的关中东部地区,实际上是属于一个地域文化单元。在这一地区周围,流传着中华民族的“创世史”,存在过一个曾令轩辕黄帝也魂牵梦绕的“华胥国”。
根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为炎帝和黄帝。至于黄帝命仓颉造字以前的历史,大多流传于民间故事和后世的方志杂记,因而就夹杂了不少神话成分,于是便往往被称为上古神话传说。但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民族及其创造的文明,都有一个孕育发展的过程,绝对不可能凭空出世。那么,在黄帝时代以前,中华文明究竟是如何演进而来的呢?目前能够梳理出的脉络大致是,炎黄时代之前为神农氏,神农氏之前为伏羲氏和女娲氏,伏羲氏和女娲氏之前为华胥氏,华胥氏之前为燧人氏,燧人氏之前为 *** 氏。与之相对应的故事传说就是,“ *** 氏 *** 地”、“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氏炼石补天”、“女娲氏抟黄土造人”、“伏羲氏推演八卦图”、“神农氏尝百草”、“黄帝战蚩尤”,直到“大禹治水”和夏启继位,中华文明就这样从远古 *** 初开一步步演进下来。
以现代科学观点来看,从茹毛饮血到能人工取火吃熟食,是原始人类与动物界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燧人氏大约就是引领中华先民最早进入这个光明时代的氏族部落领袖。人类社会最早又是从母系氏族公社开始的,那么华胥氏就应是母系氏族时代“华胥国”最早的一位部族首领,后来或演化为华胥国部族首领的称号。从伏羲氏后开始的父系氏族时代以及绵延至今的男权社会里,除了华胥氏之外,后世子孙能常常念及并顶礼膜拜的另外一个女 *** ,就是女娲氏。可见,女娲氏也应是母系氏族时期“华胥国”特别伟大的一代部族首领,后或也演化为“华胥国”杰出女 *** 的称号。有不少传说版本称华胥氏为伏羲、女娲的生母,伏羲与女娲为兄妹夫妻,并繁衍生育了人类。或是将不同时期的华胥氏、女娲氏和伏羲氏没有区别清楚。否则,人类从母系氏族时代到父系氏族时代的时间跨度,断不至于只有两代人的过程。直到现在, *** 各处的“娲皇”与“羲皇”庙、祠、陵、故都、故里及遗迹传说等,或也是出于同一缘故。因此而真伪难辨,但关键在于时间代序。包括藏、彝、苗、瑶、壮等地区的女娲祭拜民俗,其实恰恰印证了从华胥氏、女娲氏到伏羲氏,都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始祖。
了解了这些历史背景后,我们再回头来继续探秘女娲与伏羲的老家“华胥古国”。
关于华胥氏与女娲氏和伏羲氏的关系,可参见如下记载。《太平御览》引《诗含玉露》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春秋世谱》中说:“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山海经·内东经·郭注》中说:“华胥履大迹生伏羲”。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唐代李冗《独异志》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
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都肯定了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母亲是华胥氏,且两兄妹最后结为夫妻。若果真如此,那么这里的华胥即应为“华胥国”最后一位母系氏族时代的首领,这里的女娲即为“华胥国”父系氏族时代的之一位王后,伏羲氏自然即为“华胥国”父系氏族时代的之一位首领。中华民族从远古漫长的母系氏族时代,由此完成了向父系氏族时代过渡的转变。
那么,这个“华胥国”的中心位置究竟在哪里?疆域范围又有多大呢?河南省淮阳县出版的《淮阳名胜》一书中指出:“古时候我国西北的华胥氏之国,是华胥氏居住的地方。”《陕西通志》也记载:“羲母(华胥氏)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蓝田县志》中说:“蓝田县内有华胥陵,是称‘三皇故居’”。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一 *** 载:“华胥氏之国在合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 *** ”。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看来,不同地方和不同时期的文献,都把女娲伏羲的老家“华胥国”的位置,指向了同一个地方,这就是渭河流域的“华胥之州”蓝田。考古发现已经证明,陕西蓝田地区有130多万年人类活动的历史,是人类生息繁衍的摇篮。在该县华胥镇附近,发现旧石器遗址数十处之多, *** 人类遗址20多处,这些都证明华胥镇一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位于华胥镇孟岩村的“华胥陵”,相传是上古时代伏羲和女娲之母华胥氏的陵 *** 。据现代科学考证,蓝田附近的不少村落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古华胥氏部落的印痕,能够印证遗址。今华胥镇红河下游有娲氏村,而红河在史书上被称为女娲沟。白鹿原上李华村的原名就是女娲村。在孟岩村附近有一个叫拾旗寨的村子,村中 *** 多相信自己是古时祭祀仪仗队成员的后代。著名学者石兴邦、刘士莪、任本命等人曾应邀亲赴蓝田,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对母系氏族的起源、华胥氏族团的生成、历史的沿袭及现存遗迹与历史传说记载的对照进行考证后认为,从伏羲诞生前到炎黄出现时存在的“华胥古国”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约为公元前4600-2700年,地域主要为甘肃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及黄河流域之一段。
在黄帝梦游华胥国的传说中,则透露了更多的关于母系氏族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列子》中说,黄帝梦游华胥国,华胥之人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好。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所利害,表明在母系氏族原始 *** 社会,部落成员间人人平等,没有私人占有的嗜好。传说黄帝在吸收了华胥国的一些治国经验后,经过二 *** 的治理,达到了天下大治。据有关资料记载,伏羲和女娲出生时就在现在的华胥镇宋家村后半坡上的窑洞中,因而该窑称之为“华胥窑”。窑中有一通道,直通华胥沟,在宋家村口还有“毓仙桥”、“毓圣桥”,相传是华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娲时所走过的桥梁。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有关记载“三皇”功绩的石碑,碑的中间刻有“古华胥国”四个字,左右两边分别是“伏羲肇娠,皇帝梦游”八个字。
华胥氏族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文字初具雏形,语言以“华”音为基,华 *** 一起美丽(繁盛)的事物,古作“光华”解。燧人氏崇拜太阳与火,因此称“华”,如火华。由于花果瓜菜有艳丽的“光华”,故又以华称瓜果,如树华,甲骨文的“华”字,就是一株挂着果实的花树。上古汉 *** 可能都把“人”叫做“夏”,殷墟甲骨文里的“夏”字就是一个“人”字。《越绝书·吴内传》载:“越人谓人铩(夏)也”。至今,壮侗(百越)还把“人”叫做“铩”,闽语也把“人”叫“铩”(“夏”)。学者顾实先生在《华夏考源》中说过“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即“来自于华胥国的人”。
而“华胥国”的疆域范围,则不仅仅限于蓝田的华胥镇。包括蓝田在内的关中东部地区,也都有“华胥之州”的历史印记。渭南地区古时曾以“华州”之称设郡立府,富平县古时曾设“中华郡”,西岳华山也因形似莲花又位居“华胥之州”而得名。继续往东,渭河下游东入黄河的地方是渭南市的潼关县,这里位于 *** 豫“黄河 *** ”交汇处。与女娲、伏羲有关的古迹和传说,同样遍及黄河两岸潼关内外。 *** 之间的黄河古渡口风陵渡,便是因女娲陵而得名。渭河的西端上游,是甘肃省的天水市。华胥生伏羲于“成纪”,就是在这个地方。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和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三皇”文化的研究将日益突出,中华文明史的较为确切的年表将会从公元前2070年推向更早的年代。而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天水境内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与有关伏羲氏族的传说故事及史料记载有着种种吻合,成为最终揭开中华文明本源之谜的有利条件。可以说,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将把中华文明史推向更早的年代,中华文明史可能是8000——10000年。
古书中记载,伏羲氏生于成纪,徒治陈仓,都于陈,在位一百五十年,传十五世。伏羲氏发源于成纪,发展壮大后,沿着渭河谷地进入关中,出潼关,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东迁,而后折向东南,最后都于陈。这一活动区大体与仰韶文化古遗址的分布区相吻合。
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从伏羲文化到中原文化推演巡回考证,一般所谓的华夏文化 *** 主要包括仰韶文化和中原龙山文化在内。追溯华夏文化之源,势必要从伏羲文化那里寻找。目前脉络比较清楚的是,在关陇地区,以大地湾一期遗存为 *** 的老官台文化,同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老官台文化的分布区域也正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主要分布区。说明以大地湾为 *** 的老官台文化就是渭河流域的仰韶半坡类型的祖先和渊源。仰韶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其分布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在长达2000年的历史行程中,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部分,与周围文化一起,共同为中华民族文化机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文献记载来看,《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姜水为渭水支流,在今陕西歧山县境,姬水约在今陕西的北部。可以推断黄帝氏族的发祥地大约在今陕西的北部,它与发祥在陕西西部偏南的炎帝氏族的居住地相距并不很远。在华夏文化 *** 中,炎黄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祥地在关中一带,它与伏羲文化发祥地相距甚近,因而可以说伏羲文化是华夏文化之源,或者说它是华夏文化的早期阶段。据《炎黄氏文化考》所载《伏羲庙残碑》说:“东迁少典君于颛顼,以奉伏羲之祀。”少典奉祀伏羲,知为伏羲—女娲族后裔。因而华夏文化的发展序列,似可释作:伏羲文化——炎黄文化——颛顼、帝喾、尧、舜文化;与其对应的考古学文化为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不过,学术界谈华夏文化,一般都从炎黄文化(仰韶文化)算起,那么伏羲文化则成为华夏文化的源头了。在华夏文化圈内的中原核心地带,即今关中、晋南与河南省境,保留有许多伏羲文化的史迹。
《纲鉴易知录》说:“大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注云:“华胥,在今陕西兰田县,小渊曰渚。”伏羲之母族华胥氏所居之华胥渚,在今陕西兰田华胥乡。《遁甲开山图》称:“伏羲生于成纪,徙治陈仓。”陈仓即今陕西宝鸡。乾隆《临潼县志》载:“丽戎国古女娲氏,继兴于此。”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之骊山北麓有又娲氏谷,西麓有女娲氏庄。关中人尊称女娲为“骊山 *** ”,现骊山西绣岭的 *** 殿,传为汉武帝时的女娲祠。女娲陵俗称“风陵”,在今河南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西北,原在河滨,现在河中,地近陕西潼关县城与山西芮城风陵渡交界地带。而《元丰九域志》说“女娲墓在今潼关口河滩上”,《清一统志》说风陵坡在蒲州南六十里风陵乡,均系指此女娲陵。《路史·后纪》则称:“女娲治于中皇山之原。”中皇山大约是“中(岳)霍山”的错记,在今 *** 县赵城镇侯村,有当年女娲“布政统民”和“娲皇故都”和“女娲陵”,东边有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娲皇庙”。自古以来侯村“娲皇庙”与陕西“黄帝陵”、湖南“炎帝陵”地位相当,一直是享受历代帝王祭祀的国家神庙。《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称:“上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今河南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东黄河南岸有“伏羲台”,,新密市来集乡的“伏羲女娲祠”也叫做“娘娘庙”,登封市的三皇庙内,供奉伏羲、女娲与神农,荥阳汜水紫金山上有伏羲庙,汜水白玉岭上有女娲祠。在豫东平原,历史文化名城淮阳古称“陈”,被誉为“羲皇故都”。淮阳作为羲皇故都,这里还有著名的“大昊伏羲陵”。淮阳西邻西华县,西华县城北7.5公里的聂堆乡思都岗村的女娲城,被称为“女娲氏之故墟”或“女娲之都”。此外,豫北济源市王屋山主峰天坛山顶有女娲补天五色石,沁阳市境内有始祖山、女娲山、伏羲祠、女娲祠、祖先洞、补天台、女娲洞、泥人场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上述地点,大都分布着仰韶文化遗存。文献记载、历史传说可与考古发现互相补证,表明这里既属于远古华夏文化 *** ,也在伏羲文化圈内。但是关陇地区的伏羲文化从大地湾一期遗存算起,距今约有近8000年的历史了,中原伏羲文化的时间则较晚,基本上属于关陇地区伏羲文化的辐射现象。关陇伏羲文化的播迁与华夏文化的传承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这就进一步说明,中原文化的源头在关陇伏羲女娲文化,关陇伏羲女娲文化的源头又在“华胥之州”的华胥文化。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关中东部的“华州”是“华夏之根”所在。
二、陕西都有哪些地名
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分别是:西安、宝鸡市、渭南市、延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下辖106个县级行政区,包括5个县级市。
西安古称长安。西安下辖11个区:新城区、碑林区、灞桥区、未央区、莲湖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2个县:蓝田县、周至县。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起点,是世界上文化内涵最丰富、文化遗存迭压最厚重、古代城池 *** 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
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渭滨区、陈仓区、金台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也是周秦文化发祥之地、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
咸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9个县:秦都区、渭城区、杨陵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州市、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
铜川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印台区、 *** 区、耀州区、宜君县。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
渭南市辖2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省辖市:临渭区、华州区、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华阴市。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总面积13030平方千米,是字圣仓颉、酒圣杜康、隶书鼻祖程邈和史圣司马迁的故里。
延安市辖2个市辖区、11个县:宝塔区、安塞区、延长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延川县、子长县、志丹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
榆林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神木市、府谷县、榆阳区、横山区、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总面积43578平方千米,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是 *** 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市辖2个市辖区、9个县:汉台区、洋县、西乡县、勉县、南郑区、城固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汉中因汉水而得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故里。
安康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汉滨区、宁陕县、 *** 县、岚皋县、平利县、汉阴县、石泉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总面积23391平方千米。
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商州区、商南县、山阳县、洛南县、丹凤县、镇安县、柞水县。商洛市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总面积1 *** *** 平方千米。历史上是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
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西安、延安、韩城、榆林、咸阳、汉中。
2、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黄陵、凤翔、乾县、三原、蒲城、华阴、城固、勉县、府谷、神木、佳县。
*** 圣地——近现代的陕西,是中国 *** 的摇篮。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才有陈运和《歌唱延安》中诗的见证:“宝塔山是中国 *** 的秤砣延河水是一段历史的秤杆 *** 用它称过 *** 长征的巨大收获”。从此, *** *** 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
延安成为中国 *** 圣地,中国 *** 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 *** 战争和解放战争。
三、青铜器之乡是陕西的哪里
1、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盛行,出土了诸多青铜器,而陕西宝鸡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何尊、大克鼎、铜浮屠、墙盘、逨盘、折觥、胡簋、卫鼎等诸多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因此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其出土的文物在故宫、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物重地均有所藏。
2、宝鸡市成为“青铜器之乡”的原因:
3、宝鸡作为西周王朝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青铜文明的顶峰时期。自汉代以来,宝鸡境内就不断出土青铜器,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可以说,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是西周文明的重要标志,其 *** 技艺达到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更高水平。
4、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宝鸡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是窖藏多、出土地点密集、周原地区出土多、西周时代多、有铭铜器多等;从器物本身来看,宝鸡青铜器的特点有数量多、重器多、精品多、铭文多、标准器多。
5、于是,宝鸡出土的大量带有纪年铭文的青铜器就成了研究重点之一。在眉县杨家村窖藏未发现前,国内有纪年的青铜器只有60多件,标准器有38件,其中宝鸡出土的15件,占40%。杨家村窖藏出土的27件青铜器件件有铭文。
6、其中,逨鼎、逨盘均为标准器,逨鼎共有12件,而逨盘中的铭文几乎完整地记录了西周诸王世系,印证了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关于西周王系记载的真实 *** ,为西周晚期青铜器谱系研究、断代提供了证据,可谓“青铜史书”。
四、陕西省是什么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1、陕西省(宝鸡市)是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2、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盛行,出土了诸多青铜器,而陕西宝鸡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何尊、大克鼎、铜浮屠、墙盘、逨盘、折觥、胡簋、卫鼎等诸多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因此被誉为青铜器之乡(Home of Bronze Ware)。
3、陕西省“十一五”期间先后在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47个文物展览,英国首相 *** 、美国前总统卡特、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等各国政要出席了陕西文物在外展览的开幕式。
4、此次意大利展是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国家 *** 、国家 *** 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联合举办的《早期中国》(暂定名)展。该展览拟定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意大利罗马威尼斯宫国立博物馆举办。
五、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陕西和河南哪个历史古老
1、陕西地区和河南地区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总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样古老。
2、文明的起源地上旧石器时代遗迹发现最多的是山西(丁村遗址、匼河文化、西侯度文化),而陕西蓝田人更早一些,而河南织机洞遗址更晚一些。然而并不是所有旧石器人类遗迹,都是我们的同系祖先,因此周口店也罢、蓝田 *** 罢,既然并非一系的人类,何称早晚。
3、再看 *** 时期,大约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由我们现在人类共同祖先便进入原始 *** 时期,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从现在发现的遗址,河南裴李岗,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左右,而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陕西关中。似乎是河南早于陕西。
4、但是7000年前,河南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 *** ,绝对不可能是人类文化的中心,因此仰韶文化中心在陕西也不足为奇了。
关于本次陕西自古之乡和陕西地域文化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