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雕刻之乡福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雕刻之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福州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
福州是一个旅游比较发达的城市,它不仅被誉为泡在温泉中的城市,而且今年福州的旅游热度可谓是非常高的。而要去到福州那么多景点该怎么玩呢?下面小编就整理了一个福州旅游十大景点推荐,详情请见下文。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是福州老城保留下来的一片历史街区,包括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三坊和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七巷及南后街。三坊七巷所处街区在东晋时期已经初步形成,是贵族和士大夫的 *** 地,清末民初达到鼎盛。三坊七巷现存民居270余座,沈葆桢、陈承裘、严复、陈衍、林觉民、冰心等历史名人故居位列其中。
三坊七巷是了解福州乃至福建的窗口,要了解八闽大地,一定要游览三坊七巷。
交通:乘1路、8路、20路、27路、54路、70路、339路、356路可以到达;免票;建议游览3小时。
于山风景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虞山顶1号。于山因战国时期曾有“于越氏”人居住而得名。于山更高点海拔仅50余米,但山石嶙峋,草木茂盛,景色宜人。于山在有限的面积内,汇集了戚公祠、九仙观、天君殿、大士殿、报恩寺多宝塔、炼丹井、蓬莱阁、补山精舍和100多处历代摩崖石刻等丰富的人文遗迹。
于山堪称福州历史的百科全书,想知道福州的过去,一定要来于山。
交通:乘2路、8路、16路、73路、86路、97路、101路公交车可以到达;免票;建议游览3小时。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 *** 路16号,是在“林文忠公祠”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纪念馆。“林文忠公祠”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984年,开始将“林文忠公祠”拓展为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士大夫,其爱国之心、给国之功日月可鉴、天地可证,凭吊林则徐就是向先贤国士致敬。
交通:乘339路、356路、27路、54路、70路公交车可以到达;免票;建议游览1.5小时。
吴石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1号。吴石, *** 4年诞生于吴厝村,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与李宗仁、白崇禧、张治中等人同期;历任北伐军 *** 作战科科长、第四战区参谋长、军政部主任参谋兼部长、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 “ *** ”参谋次长。1948年与我 *** 建立联系,多次提供重要军事 *** ;1950年在 *** 被捕,遭杀害。
吴石是我 *** 在 *** 高层的著名 *** 之一,而且是在逐步看清 *** 的 *** 后主动向我 *** 靠拢的。他本可以选择无视所处 *** 的黑暗,继续过他的富足生活,但拳拳的爱国之心让他毅然走上了奔向光明的道路,尽管他知道这可能是一条无比危险的道路。
吴石,一个不应该被忘记的名字。
交通:乘3路公交车可以到达;免票;建议游览1小时。
螺江陈氏宗祠,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始建于明代,原为陈氏家庙,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改建为宗祠。螺江陈氏人才辈出,仅清代就考中了22位进士、110位举人。其中,陈霞蔚官至礼部侍郎、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陈景亮官至云南藩司、陈建侯官至道员、陈懋侯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陈宝琛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都是清代声名显赫的人物。现存宗祠为陈若霖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捐资重建。
交通:乘3路公交车可以到达;免票;建议游览1小时。
鼓山风景区,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鼓山为花岗岩山体,经长期剥蚀、风化、堆积、崩塌,形成了怪石林立、洞壑奇绝的独特山岳景观。鼓山风景区以涌泉寺为中心,共有灵源洞、罗汉台、香炉峰、大顶峰、白云洞、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 *** 岩、喝水岩等100多处景点及历代摩崖石刻多处。
交通:建议乘长途大巴到鼓山镇,再打车或包车前往;门票:50元;建议游览3小时。
寿山石古矿洞景区,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寿山村,是一处以寿山石开采古矿洞遗址为基础开发而成的矿山公园景区。寿山石为中国四大印章石之一,以晶莹剔透、色彩斑斓、材质均匀而享誉雕刻界和收藏界。福州晋安区为寿山石主要产区,寿山乡为其核心产地。经整修的古矿洞长约300米,曲折的巷道和嶙峋的怪石让人们知道了每一块寿山石的来之不易。
交通:建议乘长途大巴到寿山乡,再打车或包车前往;门票:40元;建议游览2小时。
九头马古民居,位于福州 *** 乐区鹤上镇岐阳村,是一座由清嘉庆年间当地富豪陈利焕父子及其后人接续建造而成的大型组合型宅院。该宅院前后经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80多年完成,占地近15000平方米,由大小22座宅院组成,四周围以高墙,俨然一个小的 *** 王国。
交通:乘长途大巴到鹤上镇,再打车或包车前往;免票;建议游览2小时。
昭忠祠,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1号,是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阵亡清军将士埋骨处。清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多艘战舰进犯马尾,图谋福州;福建水师奋起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法军击败,796名将士阵亡。马尾百姓收敛阵亡将士 *** 骨埋葬于马限山,并筑祠怀念,是为昭忠祠。
交通:乘73路、116路、180路、530路可以到达;免票;建议游览1.5小时。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7号,是一处介绍、展示福建船政局和福建船政学堂发展历史的专题博物馆。建立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福建船政局和福建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产物,在中国近代新型海洋观的形成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交通:乘73路、116路、180路、530路可以到达;门票:30元:建议游览3小时。
二、福州文化长廊和浮雕的介绍
1、福州历史文化长廊大型浮雕,位于闽江北岸三县洲大桥之西约500米的江滨公园内。
2、它以恢宏的历史画卷,展现八闽古都纵横几 *** 的史诗,向人们叙述福州的几 *** 的沧海桑田,显示了八闽古都特有的文化内涵,展示给人们一幅史诗般的画卷。
3、浮雕墙体采用花岗岩筑砌,总长220米,由十个组雕组成。
4、既是江滨公园的亮点,也是福州城市的亮点。
5、反映史前先民的活动和创造独特而悠久的文化。
6、在自然形的石柱上雕刻古代闽越族人崇拜的图腾蛇。
7、文化遗存包括平潭壳丘头、闽侯昙石山黄土仑、庄边山等遗址和文物图案。
8、突出表现先民原始的自然美感,营造了久远、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9、墙面浮雕以八闽母亲河闽江为主体,反映千万年来人类在闽江边繁衍生息、乘舟渔猎、劳作收获,与自然融为一体,是一首生命与自然的赞歌。
10、汉代无诸佐汉灭楚有功,被汉封为闽越王,都东冶,建冶城。
11、王审知率八姓入闽,形成福州人口的主体,拓城、建两塔,三山尽入城。
12、恢宏历史篇章的表现内容有欧冶池铸剑、闽越王无诸、闽王王审知等历史人物,汉、唐、宋时期闽都风貌和具有 *** *** 的汉代瓦当、唐宋的陶瓷等。
13、墙面浮雕表现了古代福州蔚为壮观的海滨邹鲁人文景观及文化渊源。
14、其内容有:张伯玉植榕,福州榕阴满城;“海滨四先生”陈襄、陈烈、周希运、郑穆;蔡襄吏治业绩。
15、朱熹开创闽学,黄干弘扬朱熹理学;梁克家修纂《三山志》。
16、发达的刻书业,雕版印刷《政和·万寿道藏》古建筑华林寺,闽侯枯木庵枝腹碑……爱国词人张元干、名相叶向高、妇女儿童的保护神陈靖姑以及福州民俗元宵看花灯等。
17、闽人自古“习于水斗,善于用舟”,勇于开拓。
18、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均在福州候风补给而后扬帆出海,创下世界航海史上的伟业。
19、近代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师夷以制夷,福州成为中国海军的摇篮。
20、主要表现民族正气英魂及福州人敢为天下先,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1、戚继光、陈第抗倭;民族英雄、放眼看世界之一人林则徐;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与《天演论》;福建船政创始人沈葆桢;马江抗法甲申海战。
22、黄乃裳率十邑同乡赴 *** 开发“新福州”。
23、翻译家林纾与《茶花女遗事》,著名文学家谢冰心等。
24、辛亥 *** 林觉民、林文、方声洞等 *** ;于山战役、光复福州等。
25、反映福州人民为求解放,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26、画面展现林祥谦领导“二·七”大***、早期中国***工运领袖王荷波深入工人中宣传、大湖 *** 战役、解放福州万寿桥战役等 *** 斗争和福州人民迎接解放的热烈场面。
27、以极具现代感的立柱造型,表现了福州解放后,特别是 *** *** 以来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风貌。
28、内容包括榕城新姿、经济开发区等。
29、福州人才辈出,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天文学家张钰哲、数学家陈景润等是闻名于世的佼佼者。
30、科教兴市,经济腾飞,展望未来,前程似锦。
31、浮雕以旭日 *** 、百鸟齐飞、城乡建设新貌、科技界 *** 人物及现代科技符号、海洋元素等形式表现。
32、这立柱是福州发展历史上的基石,福州人民将构建更加辉煌的未来。
33、后记记述福州历史文化长廊建设经过情况。
34、愿游人漫步长廊,领略左海雄风,鼓荡赤子情怀,进一步知我福州,爱我福州。
三、福州三坊七巷为什么坊
1、衣锦坊是三坊的之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 *** 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更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2、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更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 *** 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 *** 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 *** 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三坊七巷全貌
3、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光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万历间举人、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学政许豸,其子许友、许宾,孙许遇,曾孙许鼎、许均,玄孙许良臣、许荩臣,都是诗人、书画家。清康熙年间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学家,著有《来斋选古》、《来斋金石考》等。林佶精诗文,著有《朴学斋诗文集》,又善书法,他手写的刻本《渔洋山人精华录》、《尧峰文抄》、《古夫于亭杂录》、《午亭文编》非常有名,被称为“林佶四刻”,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有诗人、著名藏砚家黄任,琉球国册封使齐鲲、同榜兄弟两进士——刘齐衢和刘齐衔、博物学家郭柏苍、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等等。还出过不少才女,如黄任之女黄淑宨和黄淑畹,齐鲲之女齐祥棣,郭柏苍之女郭拾珠姐妹,她们或精书画,或工诗文。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之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可惜的是,在“ *** ”期间以及 *** *** 初期,光禄坊的一些老建筑被损坏严重(特别是通湖路口附近)。为了重现老巷的风姿,目前该地正在进行整体大修工作,预计2010年 *** 节前全部完工。
4、杨桥路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杨桥路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 *** 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参见词条“福州冰心故居”),有相当部份被保存下来。杨桥巷(南)有座“双抛桥”,规模不大但传奇多。一是此桥所处内河沟道,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 *** 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在此感受得最为真切。二是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榕树,在空中竟枝叶连理,相拥成阴,于是就有个青年男女殉爱的凄美故事,传之久远,以至后人已说不清先有爱后有树、先有树后有桥,还是相反。近闻有海外作家将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绝唱相提并论,更添了几分悲情。不过,由于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设的缘故,双抛桥已经由“桥”慢慢变成了一座街边的“亭”,成为 *** 歇脚品茶的场所。
5、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6、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7、黄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闽志载,晋永嘉二年间(308年)固始人黄元方(公元280-375年)又名允字彦丰避乱入闽,落户于福州南后街,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837- *** 0年)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 *** 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20世纪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8、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 *** 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旧有锡类坊,以宋刘藻以孝闻,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元行省都事贾讷居之。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 战争时期, *** 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今此老宅列为 *** 文物保护单位。
9、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得改英达。”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在木穿斗、 *** 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10、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宋郑 *** 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 *** 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 *** 后,吉庇巷成为一条沟通东西方向的主干道,一度更名为“吉庇路”。2009年福州市将其复名为“吉庇巷”,并开始对北侧的破损古建筑进行改造。
雕刻之乡福州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雕刻之乡、雕刻之乡福州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