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马渡鱼米之乡的问题,以及和鱼米乡鱼行莲环湖野生鱼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马鞍山的历史
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 *** ),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 *** 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 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 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 *** 17年(1 *** 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 *** 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一县。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40多年发展与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达12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371亿元、市区面积354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因楚 *** 项羽的坐骑乌骓 *** 马鞍落地而得名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当涂。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自古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之美称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有个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有个李白的衣冠 *** 和太白楼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有个三国朱然墓被列为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有个濮塘风景区里的500多年前发掘的***泉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号称江南鱼米之乡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长江鲥鱼、刀鱼、金毛蟹等名贵水产品的主要产地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有个小九华山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有个马钢集团曾是中国十大钢厂之一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现在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计划中,马鞍山站在排头兵的位置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以香樟树为市树,桂花为市花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有个黄池茶干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有个江东之一桥叶家桥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有个南朝齐梁间“山中宰相”陶宏景在澄心寺隐居而闻名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有个我国之一位获 *** 工程博士学位者徐大懋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就是有个首位国家法学博士周道济。
马鞍山市历史悠久,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 *** 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 *** ),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并迄今相沿未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 *** 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 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 *** 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辖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级市巢湖市所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2012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马鞍山历史沿革一览朝代建置名称建置时间治所西周无无无东周无无无秦朝九江郡丹阳县前221年丹阳镇西汉扬州丹阳郡丹阳县前202年丹阳镇东汉扬州丹阳郡丹阳县 25年丹阳镇吴国扬州丹阳郡丹阳县 222年丹阳镇西晋丹阳县 280年丹阳镇东晋南豫州 345年牛渚镇南朝南豫州南丹阳郡 502年采石镇隋朝宣州当涂县 5 *** 姑孰镇唐朝江南道宣州当涂县 618年姑孰镇杨吴宣州当涂县 902年姑孰镇南唐宣州当涂县 937年姑孰镇北宋江南东路太平州 977年当涂县南宋江南东路太平州 1127年当涂县元朝江浙行省太平路 1206年当涂县明朝南直隶太平府 1355年当涂县南明南直隶太平府 1 *** 5年当涂县清朝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
安徽省太平府 1 *** 6年当涂县太平天国安徽省太平郡 1853年当涂县 *** 安徽省当涂县 1912年姑孰镇中华人民 *** 国皖南行署当涂县马鞍山镇
安徽省马鞍山市 1954年、1955年、1956年,1983年金家庄区
马鞍山市位于华东地区,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别称钢城、诗城,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安徽省2个长三角城市之一,另一个为合肥)。
马鞍山市的市名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相传楚汉战争时,楚 *** 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
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 *** 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事的无限感慨。
相传楚汉战争时,楚 *** 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扩展资料历史文化 1、市花马鞍山的市花是桂花,桂花在马鞍山有广泛的栽植。马鞍山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比较适合桂花的生长,桂花一般在9月中旬至 *** 期间 *** 。
2、市树马鞍山市树是香樟树。香樟树深受马鞍山人民的喜爱,马鞍山人民常把香樟树看成是景观树、风水树、寓意避邪、长寿、吉祥如意。
3、精神马鞍山精神:聚山纳川,一马当先,充分展示了马鞍山 *** 城市的特征,涵盖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 *** 、包容、和谐的时代特征;表达了马鞍山人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满怀热情,切合地方发展实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鞍山。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 *** ),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 *** 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 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 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 *** 17年(1 *** 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 *** 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一县。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40多年发展与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达124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91亿元、市区面积301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众所周知, *** 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之一城”。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统一时,属丹阳。马鞍山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璀璨的文化,历代名人荟萃。
1956年马鞍山建市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 *** 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当我们以国家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为荣的同时,还要自豪地强调:地处“江东之一城”的马鞍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城!一、历史悠久马鞍山地处和县猿人、汤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处。古人类遗址的中心位置,属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心地带。
通过市内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可以把历史追溯到 *** 晚期。3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准确地展示了马鞍山地区悠久的历史。
(一)马鞍山地区早期遗址丰富多彩,文化信息丰富。烟墩山、七亩塘、高个山、郑家等 *** 时期遗址表明,马鞍山地区 *** 就有了发达的农业文明。
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证明了马鞍山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 *** 地位和 *** 地位就已十分显赫。五担岗、邓家、船墩、荒庙墩等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时期,马鞍山地区手工业文明已达相当高度,人们开始使用 *** 精美的青铜器物品,根据五担岗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别和遗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断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马鞍山市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国的姑孰城和东晋的牛渚诚。公元222年,三国孙权筑城姑孰。
347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筑城牛渚(今采石一带)。虽然,这“城”与现代的“市”内涵有别,但是,其军事地位、 *** 地位显赫,且有较大的地域规模(牛渚城达10多平方公里),别处无可比拟。
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城视作马鞍山城市的源头。(三)采石矶为群雄逐鹿之地。
马鞍山市与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采石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时成为著名的古津渡、古 *** ,此地曾发生过数十次战争,史册中载有许多剑影刀光、金戈铁 *** 采石大战故事。
(四)馆藏文物类别齐全。马鞍山文物管理部门珍藏着丰富多彩、类别齐全的珍贵文物,其中经过鉴定的珍贵文物1028件(套),这些文物绝大部分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确,文化内涵丰富。
其中春秋勾连纹大铙,三国青瓷鸡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孟府君墓志砖、季扎挂剑图漆盘等一、二级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二、古文化璀璨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马鞍山地区劳动、生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这一地区以太白墓、朱然墓为 *** 的墓葬,广济寺为 *** 的寺庙,太白楼为 *** 的楼台亭阁等古文化资源俯拾皆是。
主要有:(一)朱然墓轰动全国。马鞍山地区曾先后出土大量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
其墓葬为目前已发掘的300多座三国东吴古墓中墓主身份更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结构与墓中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令世人瞩目。
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绘画作品,填补了汉代至三国时期漆器工艺及美术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间,曾引发“三国热”。
此墓的发掘,被列为80年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二)广济寺名冠江南。
位于翠螺山南麓的广济寺,又名资福院,始建于三国时间,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年间,重新建造山门、大雄宝殿和观音阁,气势壮观,为江南名刹之一,素有安徽 *** “祖庭”之誉。
(三)黄山塔镇守市口。此塔位于宁芜路东侧的黄山之顶,为当涂进入市区的标志物。
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刘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后有怀古亭,为武帝避暑离宫,李白有“长啸 *** 梯”诗句赞其雄姿。
(四)谢公宅争辉青山。谢公宅位于当涂青山,为南朝宣城太守谢脁故宅。
环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谢脁诗、书、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李白对其推崇备至,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脁结为“异代芳邻”,留下了文坛千古佳话。
(五)太白墓古朴典雅。太白墓园位于当涂青山西麓,占地6公顷。
李白逝后初葬龙山,后人遂其“与谢脁为邻”之愿迁葬青山。园前立挺拔的牌坊,园内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莲池、十咏亭等古迹,其古朴典雅的布局与李白旷达的情怀、浪漫的诗风相得益彰。
启功、赵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书画 *** 的题额更使墓园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余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资料。
(六)谪仙楼辉煌壮美。谪仙楼,太白楼别称。
因李白人称“谪仙人”而得名。此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长江三楼一阁”,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情。
李白祠、清风亭,同风阁等建筑与太白楼相互呼应,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太白楼古建筑群。(七)昭明阁遗迹犹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谥号。萧统博览群书,编纂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
二、马鞍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1、马鞍山市历史悠久,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 *** 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2、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3、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4、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5、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6、隋开皇九年(5 *** ),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并迄今相沿未变。
7、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8、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 *** 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9、 *** 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0、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1、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 *** (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2、1956年10月12日, *** 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3、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辖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14、2011年8月22日,原地级市巢湖市所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15、2012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16、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早在六朝时期(220-5 *** )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 *** 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更高艺术水平。
17、1949年以后,当涂人民创作民歌、传唱民歌形成了热潮,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至鼎盛阶段。
18、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 *** 曲目有《打麦歌》、《放牛歌》和《姐在田里薅豆棵》等。
19、桂花是马鞍山的市花,在马鞍山有广泛的栽植。马鞍山雨水较多,气候温和,适合桂花的生长,一般9月中旬至 *** 期间,是桂花盛花期。
好了,关于马渡鱼米之乡和鱼米乡鱼行莲环湖野生鱼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