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鱼米之乡宿迁泗洪,以及鱼米之乡介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宿迁最美的水是什么水
1、宿迁最美的水是泗洪县石集乡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石集乡地处古老的汴水下游,肩扛毛、柳二山,腰缠汴、溧二河,境内土地平旷,水草丰盛,被誉为“苏北最美乡村”。新时代的石集仍被叫做“乡”,而不是“镇”“街道”,但却并不影响这面子、里子满载着的浓浓幸福感——在此生活或是来过此处的人。
2、汴河是世世代代石集人的母亲河。一条汴河穿乡而过,如同一条长龙,形成了如今石集自然而然的行政区划格局。在石集乡的市民中心乃至通湖大道路边,“苏北最美乡村”的字眼很是抓人眼球。初来乍到,觉得这个称呼有点大,也怀疑这称呼是“自封”的——如今满大街都是这个“之一”、那个“之最”,一点儿也不稀奇。
3、石集,“大湖”怀抱里一个小小的乡,以“石”冠名,如“石”般平淡无奇、朴实无华。倒不是此地石头扎堆,而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以石姓居多。石集地处古黄河、古运河经泛区,靠近“五大淡水湖”之洪泽湖,靠近“游大湿地,做深呼吸”之湿地公园,靠近江苏地区最早人类之“下草湾人”遗址,靠近“三沟一河”之双沟酒厂,靠淮河、濉河也不远。
4、当然“零距离”接触石集的,还是古老的汴河,昔日的通济渠。如今的汴河乃响应“治理淮河”之需开挖疏浚之作,故曰之新汴河,石集乡座下的新汴居等村居名称便是来源于此。
5、水多,是石集更大的特点之一。泗洪县是江苏省河流较多、水域面积较大的县之一,虽然地处苏北,却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我们说“水韵江苏”“水韵泗洪”,其实“水韵石集”也是妥妥的。依水而生,由水而美,因水而兴的,“四河环抱”的石集是苏北乃至皖北一个杰出的 *** 。
6、出泗洪县城沿着湿地大道,伴着汴河向南走,十里开外,便是石集。沿路满眼是河网交错、水塘密布,几座带有古徐国特点的石拱桥横跨其间。循着这笔直的湿地大道,东边是汴河的绮丽风光,左侧是农民新寓和农家田园风景。所到之处,美景尽收眼底。“
7、石集自古便是悠然水乡,农渔天堂。包含石集在内的这一带有大禹治水的传说、管仲鲍叔牙的故事,“沉泗州,现洪泽”的神话、秦始皇九州宝鼎的传说、古徐国的故事以及“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领袖指示等等,均与汴水河畔的石集扯得上关联。
8、延展开去,还有鲁肃故里子敬泉、虹州挂剑台,等等。有一次笔者随人去拜访泗洪县乡土作家许卫国,提到石集时他说,石集风光是泗洪的 *** ,浓缩了淮河水系、洪泽湖湿地、农村田园与城市休闲的风光综合体。虽然名字比较土气,却是颜值与实力并存的休闲农旅、观光农业好去处。
二、泗洪县是哪个市的
1、宿迁市,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宿迁市地处苏北平原,西北界徐州市,东北达连云港市,东南邻淮安市,南抵安徽省滁州市,西南接安徽省蚌埠市、宿州市。宿迁市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宿迁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西楚 *** 项羽的故乡,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宿迁曾是钟吾国都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楚汉文化之魂"之称。
3、宿迁市人民 *** 驻宿城区南湖路1号。宿迁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京杭运河、黄河故道、淮沭河、新沂河等河道贯穿境内,南部为洪泽湖,西北为骆马湖。
三、写一篇导游词介绍泗洪的
在秦汉文化的风云际会之地,有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那就是被清代皇帝乾隆盛赞为“之一 *** 春好处”的中国江苏省宿迁市。这个年轻的城市历史悠久,境内有江苏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英雄——西楚 *** 项羽的故里。
地级宿迁市1996年建市,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万。她是江苏重要和新兴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亚欧 *** 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一朵艳丽的新葩,作为江苏、安徽两省之通衢,宿迁人杰地灵、资源丰富。
宿迁属暖温带季风 *** 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75万亩,是中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林业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国意杨之一故乡。
中国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和中国为数不多的二级水质湖——骆马湖,像一对孪生姐妹滋润这个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河流纵横,可供水产养殖的优质水面达303万亩,盛产银鱼、鳗鱼、甲鱼、螃蟹、青虾等50多种水产品。螃蟹产量全国之一,银鱼出口量江苏省之一。
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是宿迁又一宝藏。洪泽湖、骆马湖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珍禽比翼,渔舟泛影;始建于1681年的乾隆行宫气势非凡;楚 *** 项羽的纪念馆——项王故里雄伟壮观;嶂山森林公园景色秀丽,自然典型。
宿迁市矿产资源丰富,石英砂、陶土储量超5亿吨,蓝晶石、黄砂储量居全国省辖市之首,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宿迁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极好的基础。建市以来,宿迁市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以两位数的增幅发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酿酒、纺织、建材、电子、化工、机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其中,“洋河、”双沟“大曲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国十大名酒之列;spcc绢丝出口量占全国绢丝出口总量一半以上。
全市耕地面积65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8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卍类繁多。
宿迁是优质农副产品产区,盛产粮食、棉花、油料、蚕茧、木材、花卉等,所辖3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宿迁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所辖4县均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700万立方米。沭阳县是远近闻名的“花卉之乡”,各种花卉苗木品种繁多,争奇斗妍。
宿迁是闻名中外的“水产之乡”,水域面积350余万亩,境内有两湖(洪泽湖、骆马湖)四河(大运河、淮河、沂河、沭河),其中两湖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盛产银鱼、青虾、螃蟹等50多种水产品。泗兴县还被原国家农牧渔业部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
宿迁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藏储量较大,目前已经发现、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英砂、蓝晶石、硅石、水晶、磷矿石以及黄砂等。有待探时和开发利用的矿种有云母、金刚石、铜、铁、石油、钾矿石等。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更高点海拔高度71.2m,更低点海拔2.8m。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77.6%,耕地面积659万亩,总人口515万,面积和人口在江苏13个省辖市分别列第4位和第7位。下辖三县二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共111个乡(镇)、4个街道,1418个行政村。
宿迁属暖温带季风 *** 气候,平时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小时。
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 *** 7公里。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宿新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新长铁路、205国道、305省道穿境而过,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宿沭一级公路、宿邳一级公路正在兴建。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南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60公里,空港优势非常明显。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全市总人口为514.52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年均增长率1.18%。在总人口中,0-14周岁人口、15- *** 周岁人口、65周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26.3%、66.3%和7.4%(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周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9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4个百分点);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占1.2%,接受高中、中专教育人口占7.4%,接受初中教育人口占35.3%,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占39.3%,粗文盲率为8.2%,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下降11.1个百分点;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25.5%,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74.5%;汉族人口占99.7%,各少数民族人口1.49万人,占0.3%。
宿迁市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 *** 于此。秦置下相等县。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封常山宪王少子刘商为泗水王,王都设于凌县,辖2.5万多户11.9万人,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 *** 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设宿迁市,属泗宿县。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87年12月31日经 *** 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1996年7 *** *** 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市 *** 所在地为宿城区。
宿迁现辖沭阳、泗阳、泗洪三县和宿城区、宿豫区,计111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建制镇79个,行政村1418个。1996年7月建市之初,全市共有乡镇124个(镇29个、乡95个)。1996—2000年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城镇化进程,先后有51个乡被省 *** 批准,撤乡设镇。2000年5 *** 省 *** 批准,对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共撤并15个乡镇、6个场圃,新设4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26个减少为111个,其中镇79个、乡32个,目前全市乡镇平均人口4.53万人,平均面积68.9平方公里。2001年6月,结合农村税费 *** ,进行了村级区域调整,对全市范围内 *** 0人以下的行政村进行了合并,村(居)总数由原来2299个撤并为1418个,撤并率为38%,撤并后村(居)平均人口3549人,村(居)平均面积5.39平方公里。
宿城区面积 866平方千米,人口 85万人。邮政编码223800。区人民 *** 驻发展大道。
宿豫区面积1236平方千米,人口 68万人。邮政编码223800。区人民 *** 驻顺河镇。
沭阳县面积2297平方千米,人口176万人。邮政编码223600。县人民 *** 驻沭城镇。
泗阳县面积1213平方千米,人口 95万人。邮政编码223700。县人民 *** 驻众兴镇。
泗洪县面积2729平方千米,人口 98万人。邮政编码223900。县人民 *** 驻青阳镇。
四、泗洪县有哪些镇
截至2018年,泗洪县辖13个镇(双沟镇、上塘镇、魏营镇、临淮镇、半城镇、孙园镇、梅花镇、归仁镇、金锁镇、朱湖镇、界集镇、太平镇、龙集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上塘镇位于泗洪县西南部,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面积132.99平方千米。上塘之称始于唐,地处苏、皖两省三县交界,北与车门相望,东与魏营镇接壤,南与天岗湖乡相连,西与安徽省五河县、泗县毗邻。
魏营镇隶属于江苏省泗洪县,魏营镇历史悠久,“曾为三国曹 *** 屯兵处,故得名”。该镇地处泗洪县西南岗地区入口处,全镇人口3.6万,耕地面积6.8万亩,面积102平方公里。
临淮镇隶属于江苏省泗洪县,地处洪泽湖西岸,江苏省泗洪县城东南,呈半岛状伸入洪泽湖,素有“苏北之一乡”的美誉,被 *** 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2002年被授予“中国名镇”的荣誉称号,是历届举办螃蟹节活动主要场地。
归仁,又名归仁集,古为江淮名镇,是著名的泗州戏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孔子周游列国至此,留下“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名句,归仁因此而得名。归仁地处“中国螃蟹之乡”、“名酒之都”江苏省泗洪县西北部,是泗洪县北大门。
泗洪县朱湖镇位于洪泽湖西岸,西接宁宿徐高速公路,S245省道直接通往县城,东接泗阳,面积73平方公里,徐洪河、安东河、利民河、利东河等四条流域 *** 河道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蔬菜之乡、林木之乡。
参考资料来源:泗洪 *** 网-行政区划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