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来让去是成语吗,另字开头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6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让来让去是成语吗,另字开头的成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说来说去是成语吗
  2. 让来让去是不是成语
  3. 让来让去用一个成语表达
  4. 让来让去是成语么
  5. 一来一去是成语吗

一、说来说去是成语吗

说来说去是成语。意思是反复阐说;犹言总而言之。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6卷:“说来说去,只是一个道理。”语法:说来说去作状语、分句;用于口语。【近义词】:总而言之。成语用法:作状语、分句;用于口语。修订本参考资料:反覆的说。朱子语类辑略˙卷三˙周子之书:说来说去,只是这一个道理。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你们的话,说来说去,据我看来,直截没有一句话中肯的。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 *** 》:“说来说去,大家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叶落归根,将来总要在一起。”

二、让来让去是不是成语

1、不是,成语有出处,有典故,有来源,有根据。而跳来跳去没有。

2、③形容让人去了还想来一次的成语有哪些

3、形容让人去了还想来一次的成语有: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4、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

5、译文:当权者的生活 *** ,遂其私欲,像水势向 *** 而不知停止,称为“流”;倒行逆施如逆水而上却不知止息,称为“连”。

6、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多含褒义。

7、例句:加上绵延起伏的群山,错落隐现的胜迹,足够教你流连忘返。

8、释义: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9、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

10、译文:如果淹没在洪涛中,获得这样的妙境;真觉得这里很快乐,不再像回去了。

11、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12、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 *** ,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13、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14、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15、“倒来倒去”不是成语,“倒()()()”的成语如下:

16、倒冠落佩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17、倒海翻江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18、倒三颠四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19、倒山倾海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20、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21、倒绷孩儿绷:包扎。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22、倒裳索领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23、倒持泰阿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24、倒打一耙猪八戒以钉耙为 *** ,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25、倒果为因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26、倒屣相迎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27、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 *** 愿。

28、倒悬之急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29、倒悬之危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30、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 *** 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 *** 。把 *** 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 *** 。

31、倒置干戈把 *** 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32、倒悬之苦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

33、倒持干戈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34、倒持戈矛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35、倒持手板古代官员持手板以朝。倒持手板,指惊惶失态。同“倒执手版”。

36、倒持太阿太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37、倒冠落佩①指弃官归隐。冠、佩是官员正服的打扮。②指隐者装束。

38、倒戢干戈把 *** 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 *** 。

39、倒廪倾囷倾倒出粮仓中全部储藏。比喻罄其所有、尽其所知。

40、倒箧倾囊倾囊倒箧。形容倾尽其所有。

41、倒峡泻河比喻文笔酣畅,气势磅礴。

42、倒因为果颠倒因果关系,把原因说成结果。

43、倒执手版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倒执手版,指惊惶失态。

44、⑤假如别人让你去干活,但你不想去干活。用什么成语来表达

45、再接再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6、⑥别人让我猜来猜去,我很讨厌,这意思用什么成语代替

47、近义词:儿女情长、卿卿我我反义词:敬而远之,视同版陌路、疏于音问权

48、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49、解释:男女小时候在 *** 耍,没有猜疑。

50、出处:唐·李白《长干行》诗:“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51、例子: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日共嬉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

52、成语故事:古代金陵城长干里街道住着两户人家,两家均有孩子,他们从小在 *** 耍,毫无猜疑,小男孩骑着竹竿当马,欢快地跑出来,女孩见梅树上长着许多青梅就叫男孩去摘。男孩给他摘下许多。后来两个小孩长大结为夫妻,双双恩爱白头到老。

53、推梨让枣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内,大人问其故,答容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梁书·王泰传》。后因以

54、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55、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56、爬来爬去如果是成语的话,那滚来滚去也是成语了。

三、让来让去用一个成语表达

1、推梨让枣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梁书·王泰传》。后因以

2、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四、让来让去是成语么

答道:“我小儿,群儿皆竞取,融居第六,散枣栗于床,泰独不取推梨让枣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自当得赐。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比喻兄弟友爱,答道,与诸兄共食梨。后因以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见《梁书·王泰传》,四岁时。问之,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不取

五、一来一去是成语吗

一来一去不是成语,类似四字成语有:一来二去、一来一往、一来二往。

【解释】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一来二去,两个人就装糊涂了,倒象真的一样儿。”

【用法】联合式;作状语;表示逐渐

【例句】后来~,渐渐的熟识。(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十一回)

【解释】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

【出处】明·吴承恩《 *** 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例句】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映著河里,上下明亮。◎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出处】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之一章:“只因路上种种劳苦波折,常需互相照应,一来二往,也就近乎起来。”

【用法】作状语、分句;用于口语

让来让去是成语吗,另字开头的成语-第1张图片-

【例句】洪放《 *** ·二》:“这样一来二往,方良华和刘劲松成了桐山人都知道的好兄弟。”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成语 开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