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盆景 之乡,中国盆景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6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苏派盆景 之乡,以及中国盆景之乡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苏派盆景 之乡,中国盆景之乡-第1张图片-

本文目录

  1. 苏派盆景的特点
  2. 苏派盆景的简介
  3. 苏派盆景是怎样起源的
  4. 苏派盆景的发展

一、苏派盆景的特点

1、苏州盆景的发展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文化条件。这里风物清嘉,给创作盆景提供了更好的范本,苏州盆景的特色之一就是真实地表现了太湖一带的天然景色。那种疏林远山雅洁淡远的意境。又因在温带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可供盆景 *** 的植物品种极其丰富,苏州也生产适于水石盆景 *** 的山石如透剔玲珑的太湖石,上等石料昆山石、钟乳石、沙积石等,为盆景 *** 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2、从吴越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东南地区著名的历史古城,士大夫在营造既可享受城市物质生活,又可领略自然野趣的风景园林之作,觉得盆景雅俗共赏,色形并美,又取材容易, *** 方便,观赏时,咫尺盆内能瞻 *** 天地,方寸之中可辨千寻美景,满足了他们不出门而获山林之怡的要求。于是摆弄盆景就成了苏州一带的封建士大夫的自鸣高雅的一种风气。而苏州历史上留下了大量诗文,正好成了盆景艺术家借此立意的对象,历代画家们笔下的画意,往往也是苏州盆景中刻意模仿的主题。

3、对苏州盆景影响颇大的是明代沈石田、文徵明、唐伯虎、仇十洲在当时的画坛上以崭新的画风名满天下,被后世称之为“吴门画派”。苏州盆景在此派画风的影响下,显示出独树一帜的风格,苏州近代著名盆景专家周瘦鹃先生也曾说“我们盆栽,一方面出自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手上,依照古人的名画来做,先后做成的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和《半窗翠图》,清王烟客的《新蒲寿石图》等”。苏州古典园林艺术成就对苏州盆景的影响也很明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是苏州盆景的模本,苏州盆景是浓缩的苏州园林。

4、苏州盆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树桩盆景,又盛盆栽盆景,苏州盆景的特点在这类盆景中表现最为突出;另一类是山石盆景,又称山水盆景与或是称为山石盆景,再从中分出水石盆景与旱石盆景。

5、好的盆景耐人寻味,具美的意境、美的画境、美的生境,盆景的题款也与中国画的题款一样,是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如“衡云”、“盼归”等,仅几个字,就能触亮你心灵的明灯,把景“诗”化,增加盆景艺术 *** 和思想 *** ,开阔美的领域。

6、苏派盆景传统造型有顺风、垂枝、劈干、一顶、六台、三托等,以上所举各点可看出苏派盆景由取景到造型的过程。鉴赏盆景素有“一盆二景三架”之说,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古雅。用松、竹、梅、榆、榉等树种 *** 的树桩盆景将自然景色缩龙成寸,往往是树木中的“寿星”,将一二十年以至上百年树龄的枯干老枝精心培育在狭小的盆中,使其高不过盆尺之势,苍古拙朴,又生机勃勃,加上配以陶都宜与特产的紫砂盆和各式细巧的“苏做”盆架,更显古色古香。二是精巧。苏州盆景 *** 细腻精致,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那样的委婉动人,它精在布局构思、气韵意境上,精在古拙之中,所谓“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在苏州盆景中的运用,既有严谨的艺术构图,又有高雅的艺术气度。三是意韵。苏州盆景是在吸引了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独具匠心地创造,体现了“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画图、生命的雕塑”。

7、苏州盆景艺术具有自然纯朴的风貌,生动活泼的形象,变幻莫测的手法,韵味隽永的情调。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往往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二、苏派盆景的简介

1、在中国的盆景中,苏州又是起源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根据记载,苏州的盆景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隐石湖时,就曾以英石、灵璧石、太湖石制成盆景,放在几案上,还冠以“天柱峰”、“小峨眉”等名称,供亲朋好友观赏。明清时期,苏州的盆景艺术已较为普及,富户叠山造园、平民设盆置景,成为一种时尚。明代黄省曾《吴风录》载:“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清代,虎丘山塘一带盆景 *** 十分兴盛,较大的盆景园圃就有10多家。当时的诗人沈朝初在《忆江南》里说:“苏州好,小树种山塘。半寸青松虬干古,一拳文石藓苔苍。盆里画潇湘。”清代末期,由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苏州的盆景逐渐衰落。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家周瘦鹃参与盆景技艺的复兴后,苏州的盆景才再度引起人们关注。周瘦鹃有思想,有点子,他和朱子安亦师亦友,周向朱学盆景技法,朱向周学盆景文化,使作品摆脱匠俗。到五六十年代,苏州的盆景在技艺上逐步形成“苏派”风格,影响远播海内外。

2、苏派盆景有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之分,前者于盆内栽植高不盈尺的古老树桩,经精心剪扎和培养,千姿百态,生机盎然;后者以拳石片岩,艺术加工后巧妙缀于盆内,“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 *** *** 。”苏派盆景还特别讲究盆与架的选择,若配置得宜,有相得益彰、锦上添花之妙。

3、近40多年来,盆景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虎丘新辟的万景山庄,陈列盆景数以千计,集苏派盆景艺术之大成。

三、苏派盆景是怎样起源的

苏州既是一座独特的水城,又是一座集东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园林城市,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声誉。据历史文献记载,苏州盆景造型技艺起源于唐代,而盛于明代,成熟以清代,发展于近现代。南宋诗人范成大归隐苏州石湖,曾以英石、灵璧石、太湖石制成盆景列于几案,冠以天柱峰、小峨眉等雅号,以供观赏。明清时期,苏州盆景艺术已十分普及,富户叠山造园,市民设盆置景,成为一时风尚。清代苏州盆景 *** 以虎丘山塘一带最盛,较大的盆景园圃有10余家。沈朝初《忆江南》云:“苏州好,小树种山塘。半寸青松虬干古,一拳文石藓苔苍。盆里画潇湘。”

四、苏派盆景的发展

1、苏派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2、苏州地处太湖之滨,山清水秀,风光绮丽,而且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这里可供盆景 *** 的植物品种极其丰富。苏州也盛产适合于山水盆景的各种山石,如透剔玲珑的太湖石、昆山白百、苏州黄石等等。这就为盆景 *** 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建城已二千五百年的苏州,又是历史上人文荟萃、文化昌盛,诗、书、画闻名全国的地区。唐代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做过苏州刺史。宋、元之后,出自苏州或曾居住在苏州的 *** 人墨客为数更多,他们给苏州留下了许多诗文和画卷。盆景既是饱含诗情画意的艺术品,这些诗篇、文章、画卷,就成了供盆景艺术家创作构思的源泉。

3、苏派盆景艺术的发展得天独厚。太湖石玲珑透剔,山崖溪边嘉树随手可得。苏州山水秀丽,风光宜人,在历史上早就有不少造园名手,把山林野趣摄于城市的园林艺术之中,因而“咫只千里,缩龙成寸”的盆景艺术更有了借鉴的范本;加之苏州向为文人荟萃之地,盆景艺术长期受其文化艺术的熏陶,遂逐步形成苏派盆景艺术的区域特 *** 和独特的传统风格。

4、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爷,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则古趣盎然。

5、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绝少斧凿之痕,富有艺术情趣。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6、苏派盆景着重意境的创造,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吸引人们。它吸取古典园林艺术精粹,综合中国绘画技法之特长,以景寓情,以情抒景,运用“小中见大”等艺术手法,取得景中有情,景外亦有情的艺术效果。作品耐人寻味,令人爱不释手。

7、当今,苏派盆景后继有人,作品更为丰富多姿,它将以新时代的风貌,陶冶人们的思想情 *** ,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广大园艺工作者正在为创造苏派盆景艺术新风格而努力。

8、对苏州盆景风格影响较大的,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沈石田、文征明、唐伯虎、仇十洲四大画家,后世称之为吴门画派。苏州历代文人自制盆景的,宋有范成大,明有文震亨,清有胡焕章,现代有周瘦鹃等。周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盆景,一方面是自出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仿照古人的名画来做。他曾仿明代唐伯虎的蕉石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和半窗晴翠图、清代王烟客的新蒲寿石图等 *** 盆景。苏派盆景以树桩盆景为主,所用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落叶树种、二类是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申以观花、果关主的有迎春、海棠、石榴、梅花、紫藤等;观根、枝、叶为主的有榆、三角枫、红枫、雀梅、黄杨等。常绿树伸观花、杲为主的有山茶、 *** 、虎刺、栀子、南天竹、枸骨、桂花等以及观根、枝、吁的有黑松、五针松、罗汉松、地柚、真柏;桧柏、竹类、米叶冬青等。

9、新中国成立以前,苏州盆景 *** 有不少清规戒律,每一株树往往要扎成六台三托一项”十片,才能称之办盆景。这就是将树干左右后三边各留三个侧枝,等它缓慢长大,左右每边各扎三片,即六“,后面再扎成三片即三托;最后将顶端扎成一片,即一顶。这十片全用棕丝扎成圆片状,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不仅耗工费时,而且过分造作,失却自然。

10、五十年代末,周瘦鹃和老艺人朱子安、张世锦等人。主张盆景应以自然美为主,反对矫揉造作。他们在初春树木末萌动之前,从近郊山林中搜集老树桩,栽人盆中,放置向阳背风处或温室内,保持一定湿度,待发芽成枝后,随剪随扎,入秋即成形。这是他们创造的当年挖掘、当年栽培、当年剪扎成形、当年欣赏的快速培育法。用这种培育盆景的 *** , *** 的盆景其形式各异,更富自然美。同时,在技法上开创了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的先例,改变了过去以扎为主以剪为辅的办法,这项较先进的粗扎细剪法,深得全国行家们的赞许。当时曾有北京、天津、济南、烟台、青岛、兰州、西安、临潼、芜湖、合肥、桂林、景德镇等二十二个大中城市派出园艺工作者云集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学习盆景快速培育法。

11、在福建泉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上,苏派盆景又一次载誉而归,获得一金三银三铜的佳绩。然而,在盆景技艺不断提高的同时,作为发祥地之一的苏州,盆景却越来越远离大众,盆景市场也是低迷不起。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盆景 中国 苏派 景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