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桂平大藤峡好玩吗和大藤峡必去的三个景点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桂平大藤峡好玩吗以及大藤峡必去的三个景点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桂平社区的大藤峡
大藤峡位于黔江下游,其出口处距桂平市区约8公里。峡以桂平、武宣县交界的横石矶为入口,弩滩为出口,全长44公里,均在本县境内。峡的两岸奇峰耸峙,急流险滩时隐时现,陡坡、深谷、悬崖、峭壁、支流相间。夏日滩涛翻滚,洪波击岸;秋天碧波荡漾, *** 辉映,是广西境内最典型的峡谷风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到此,曾作《大藤峡游记》一文记之。
明代初年,大藤峡爆发了大规模的瑶族农民 *** 。 *** 军前赴后继,坚持武装斗争近200年。峡的北岸碧滩、仙人阁、三妹洞、九层楼等处,均为当年的古 *** 。
大平山位于县境西北部大藤峡腹地,距市区约35公里。这里山体陡峻,沟壑纵横,雨量充沛,有节理发达而奇特的地理结构,壮丽多姿的山水风光,芬芳醉人的奇花异草,罕见的热带林木和珍禽异兽,是桂东南较为完整的热带、 *** 带自然季雨林区。有“小西双版纳”之称。1983年县人民 *** 发布公告,划为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大平山地形复杂、构造奇特,沟谷多呈“V”字形,有的呈“U”字形,成90度角的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从沟底抬头仰望,往往只见蓝天一线。由盘迭至上的 *** 形成的一座座山峰,有如其大无 *** 千层糕。由峰顶俯瞰山下,只见丛林莽莽,在茫茫云海中时隐时现,变幻无穷。由于林木葱郁,水源丰富,大平山瀑布特多, *** 山天桥瀑布飞流直下,一泻百余米,响声如雷,水花飞溅数十米以外,景象尤为壮观。
北回归线是赤道以北的一个纬度圈,也是太阳垂直照射北半球的极限。夏至正午,阳光直射其上,竖竿无影,其北诸域物影亦最短;夏至过后,太阳直射逐渐南移。冬去春来,太阳再度直射于此,致有四时炎凉。回归者,此之谓也。
....北回归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天文分界线,沿线区域为 *** 带。北回归线横贯我国台、粤、桂、滇四省区,陆地线总长两千多公里,在广西经过梧州、桂平、上林、平果、那坡等十六个市县,长达五百多公里。故广西气候得天独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草木葱茏,物产丰富。北回归线于天文、地理、气象、农业和生态等科研领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桂平古郡,素以人文胜迹和绮丽风光闻名遐迩。桂平北回归线标志的建立,更使浔江两岸锦上添花;科学普及、国情教育又增新苑,规划建设、旅游开发亦得其利。
....本标志位于东经110°08′37″.34、北纬23°26′15″.67,占地2462平方米,高17.2米,为广西之一座北回归线标志,由广西自治区人民 *** 、贵港市人民 *** 与桂平市人民 *** 拨款,广西自治区 *** 承建。主体工程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日动工,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动工,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一日落成。
罗丛岩坐落在莲花山脉前沿零星分布的岩溶残丘地带,东南距郁江河畔的白沙圩约8公里,距市区35公里,属思建村范围。在方圆五六公里的平原上,平地崛起石山9座,当中一座高70米,长约350米,宽80米,坐北朝南,状若覆舟,被誉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天南福地”和桂平八景之一的“罗丛岩月”,指的就是这座石山。
罗丛岩内有古人类洞穴遗址,1980年,自治区和县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岩洞内发现了大量夹砂陶片、磨光有肩石斧、螺狮胶结层、兽骨、野猪牙齿等遗物,说明在距今约六七 *** 前的 *** ,古人曾在这里生活栖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龙岩附近的一个小岩洞里,至今还保留着相当明显的文化层,文物考古人员在这里采集到石器、陶片、螺狮壳等遗物,现存县博物馆。
罗丛岩成为风景名胜,始于宋代皇佑年间(1049年至1054年)。那时,程颐、程颢自洛阳至龚州(今平南县)省父,随同他们的老师周敦颐一道“遍游浔郡诸名胜”,曾经在这里筑室为居,读书讲学。后人在他们的旧居遗址建周程三夫子祠,今祠已不在,但用大块石灰石垒砌的墙基犹存。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专程前来游览考察罗丛岩,并在他的《粤 *** 记》中有所记述。
白石山在市区东南35公里,麻垌圩西北8公里处。海拔650米,道书称“白石洞天”,在全国三十六洞天中名列第二十一。宋 *** 始在山上修建寺观,明代以后成为游览胜地。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并写了《白石山游记》。山之东为独秀峰,孤峰 *** 天,西为莲 *** ,又称鹅头峰,奇怪险阴,是白石山的主峰,山麓有寿圣寺,炼丹灶,不远处还有飞鼠岩,都是吸引游人的奇特景观。
龙潭森林公园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千峰如屏、劈地摩天、怪石林立、神奇峻秀。连绵的群山犹如上下飞舞的绿龙。山的脉络主次分明,层次丰富。远眺群山前拥后簇,高矮参差,绵绵不断地伸展开去。更高峰大平山顶海拔1158米,相对高度780米,四周众山簇拥,呈现出一派顶天立地的雄伟气势。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这里峡谷遍布,狭窄的峡谷在群峰之间,曲折回绕。游人穿行于峡谷中,忽而从险峻的、满是荆棘的山坡间走过,忽而涉足于溪流之中,忽而在尖突的 *** 潜行,涛声、溪水声交融在一起,在湿润的空气中回荡。空气中弥漫着多年苔藓的清香,泥土的芬芳,一派原始、自然的气氛,野趣浓郁。在这远离尘嚣的山野去处,呼 *** 清新的空气,静观满目浓荫,听着鸟叫蝉鸣,整个身心仿佛都被大自然洗涤干净,为其融化,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春天,这里繁花似锦,百草含芳,树枝生出清香的绿叶,漫山翠绿,蜂飞蝶舞,五彩缤纷,色彩各异的鲜花点缀其中,散发着阵阵花香。漫步于龙潭,时刻感觉到强烈的春天气息。盛夏,浓荫密枝,万木向荣。这里也成了绿色的海洋:新绿、翠绿、浓绿、黛绿、墨绿、深绿交融在一起,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使人振奋,催人向上,给人以希望。金秋时节,龙潭披上了富丽的色彩,乌桕、枫香的红叶,浸入绿色之中,红绿相间,组成了一幅绚丽无 *** 巨幅油画。
龙潭森林公园沟谷纵横,溪流密布,瀑潭众多。从深山里流出来的溪水,弯曲蜿转穿林过石,分合起落,构成了一级级激流飞湍和层层叠叠的潭瀑奇观。瀑布为公园的一大奇观,具有生动的动态美。这里有的瀑布高达100米,在高高的翠岩上悬泻倾挂,似巨幅晶帘凌空飞落;有的瀑布在山谷中腾越呼啸,几经跃碰,声若滚雷。石泉激溅起的无数水珠,化作迷蒙的水雾,在阳光照耀下,常常变幻出一道道七色彩虹,像彩桥飞架,整个山谷也好像笼罩在一片金色轻纱之中。近观瀑布如龙飞凤舞,充满活力;远望瀑布如白练垂帘,宁静清雅。好一个多彩多姿的瀑布奇景。
众多的溪流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潭。大的500平方米以上,小的也有10平方米。潭水清碧,生栖着多种鱼类。有些潭边绿树葱笼,纷纷前倾,探向水面,犹如一张张绿色的大伞,遮盖在潭面上,形成天然的室内游泳池。有的潭水面宽阔,倒映着蓝天、白云、远山、近树,渲染出美丽无 *** 水中画。
我国历史上规模更大的一次农民 *** 太平天国 *** ,于1851年1月11日在本县金田村爆发。金田村位于紫荆山南麓,县城以北27公里,村中的韦昌辉故居遗址和村边犀牛岭上的古营盘、练兵场,不远的紫荆山区,以及附近的新圩三界庙、江口石头脚等处,都是当年太平天国进行重要活动的地点。其中金田 *** *** 已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圩三界庙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内外前来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著名史学家胡绳、罗尔纲等,都曾来此进行学术考察。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至1987年,共接待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瑞士、 *** 德国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友好人士 *** 多人,198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3万人次。
紫荆山属大瑶山余脉,在市境北端,东边平南县鹏化山区,西北与武宣、象州、金秀等县相邻。幅员辽阔,面积270平方公里。境内峰峦重叠。 *** 茫茫,大坪、田心、花蕾三水由北至南,至旧三江圩汇合,再经风门坳破峡而出,奔向金田平原。
紫荆山区山雄水奇,洪水项海拔1313米。由于“山高皇帝远”,明代大藤峡瑶民 *** 曾“据为窟宅”(旧县志)。1851年太平天国 *** 于金田村,紫荆山又成为这场农民 *** 的摇篮。至今,两次农民 *** 的遗迹随处可见。紫荆山内,壮、汉、瑶三个民族毗邻而居,壮村瑶寨,风光独特。
紫荆山位于数县交界处,清代中叶以后,一度为浔州、柳州、梧州三府的陆路交通孔道。旧《武宣县志》在一幅地图中,将武宣县东乡通往紫荆山区的一条羊肠小道—东张界,标明为“通衢大道”。解放后,研究经济史的学者络绎而来,沿着这条“通衢大道”,去寻找广西近代资本主义商业经济发展的脉络。
这样的“通衢大道”,还有从紫荆山区北面经洪水界至象州县境一条。据史料记载以及紫荆山区老人世代相传,清道光末年(19世纪40年代末)以后,大批“过山客”沿着这条崎岖小路,经过紫荆山区往南再经金田平原,将各种山货、土特产挑运至浔江边上的大湟江口,经水路运梧州、广州;往西、北翻越东乡界和洪水界,将大批经由大湟江口运来的当时所谓“洋货”,如“东盐”、“洋纱”、“火油”等,挑运到武宣、象州,然后运销柳州、贵州。这些络绎于途的“过山客”,少者每天数十人,多时每天可达二三百人。
洪水界下的界脚、深水和东乡界下的花蕾等村,是“过山客”必经之路。当年,村民开设不少路店, *** 来往客商食宿。至今,当地老人还可给来访客人指点,那里就是当年开设路店的地方,历历如数家珍。
紫荆山区曾经孕育了大藤峡瑶民 *** 和太平天国 *** ,洪秀全、冯云山曾在这里秘密进行反清活动数年,留下了许多吸引中外游人的史迹。
紫荆山内,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壮村瑶寨,风光奇异,瑶寨风情尤为独特,近年前来观光浏览的人渐多。
“东塔回澜”是桂平八景之一。正对东塔的一段浔江河面,位于扬澜滩之下,水下暗礁遍布,黔郁两江汇合后,水流湍急,为礁石所阻,激起阵阵漩涡,在长达数里的江面上,波澜泆起,回环激荡,变化无穷,蔚为奇观,遂被称为东塔回澜。
东塔坐落在浔江南岸、桂平市寻旺乡境内,因在城区东郊而得名,距城区4千米,是广西境内更高的一座古塔。1963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塔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由桂平知县刘万安倡议集资兴建,后因刘万安去世,仅建成两层。到了崇祯年间,才由御史李促熊、浔州知府葛元正增建成九层宝塔。
关于东塔的建造,当地盛传这样一种说法:过去有个风水先生对人说:“两江夹一舟,当官难长久”,说桂平地形狭长,是块竹排地,两条大江左右冲击,竹排摇曳不定,所以在这里当官的总是当不长。风水先生出主意说,只要在两江汇合处建一座宝塔,好比在竹排上 *** 一根竹篙就行了。据说刘万安当了桂平知县后,他对风水先生的说法深信不疑,于是大兴土木建造此塔。不料塔未建成,这位县官大人便死在了任上。
历经400多年风吹雨打,东塔破败不堪。20世纪90年代中期,桂平市人民 *** 按原貌对东塔进行了维修。
该塔为八角空筒倚柱式砖塔,底径12米,高50米,每层饰以九叠重檐,涂朱砂。每层有圭角式拱门8个,其中2个是真门,6个是假门。塔内有穿壁式盘旋而上,直达顶层。塔顶安置着一个铜葫芦,原是为了“镇邪”及装饰,实际上起到了避雷针的作用。每层8个檐角原来装有铜质铃,共 *** 个,遇风丁当响,声闻数里,可惜现已不存。
东塔地处浔江平原,周围大地苍茫,车来人往,塔畔江水长流,百舟竞赛,东塔平地拔起,状若文笔,直指云天,与西山、白石山遥相呼应,气势雄伟,蔚为壮观。过去,塔畔浔江水下多礁石,江水受阻回环激荡,塔影摇荡于江中,非常好看。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梁贵罗伟
桂平市中沙镇上国村位于山区深处,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无疑处于“地利”的劣势。可令人意外的是,该村靠山吃山,依靠山区独有的草 *** 资源,不但办起了一家名企业,更创造了每年产值2亿元、人均利税超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的奇迹。
从桂平市区往南行驶近两个小时,再从兴业县绕道来到大容山区深处,一路上所见,与广西普通的农村景象相差无几。但当记者所乘车辆行驶在一段硬化路面的盘山道时,不时有奔驰、宝马等豪华轿车迎面驶过,一知情者肯定地说,这些车是从上国村开出来的,山里只有他们村有这个实力。随后,他指着远处的一座山岗说:“那就是上国村。”记者放眼望去,只见绿色的山岗上,冒出一座座琉璃瓦楼房。
进到村子后,所见的景象更让记者目瞪口呆:不少村民的住宅楼豪气十足。上国村村口边,就有一座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大宅子,两层以上的楼房盖着琉璃瓦,围成一座方形的庄园。走进3米多宽的大门后,庭院的景色竟如一个公园,草坪、池塘、喷泉、假山、亭阁等应有尽有。村民告诉记者,这座有数十个房间的别墅,只是村中一户人家的住宅。沿着村道往里走,记者发现类似的豪宅不少,虽然面积不如村口的那一座大,但楼房装饰精致,花花草草点缀着各户庭院,村里通的都是水泥路,车轮子不沾泥就能开到家门口。
据介绍,该村村民家一般都购置了冰箱、空调、微波炉等家电,而且全村300多户人家中,彩电数量就达到七八百台,平均一家有两台以上。村民莫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光彩电就有8台,几乎每间卧室都摆上了一台。他半开玩笑说:“反正彩电就千把元一台,多买几台放着,免得孩子们再为抢 *** 打架。”然而他家中的孩子不争 *** 后,却又有新的“麻烦”,他们开始争抢家中惟一的一台电脑上网。莫先生担心迷上电脑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便决定不多买电脑。于是孩子们一放学,莫先生就把他们赶到外面的篮球场锻炼,而村里就有8个篮球场,不用担心没场地。此外,有人统计,该村目前已经有40多户人家拥有私家小轿车,宝马牌豪华小车就有15辆以上,其他大部分小车 *** 都是在20万元以上。
上国村的富裕程度出乎记者的预料,甚至让人羡慕,而这都与村中的一家企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家企业就是大名鼎鼎的广西源安堂 *** 业有限公司。
10多年前,上国村还是桂平市比较贫困的村落,大多数村民的住房甚至没有今天的猪棚好,大风一过大家就要四处找稻草,把屋顶铺好。有村民告诉记者,当年大家上厕所带的都是木片,没几个人知道手纸这个东西。当时,村民们要不靠着人均两分多田地勉强过活,要不就背上行囊外出打工,没几个人敢有住上楼房的想法。
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莫兆钦带头成立了一家企业,打算把大容山上没人看得起的草 *** , *** 成食品、 *** 品 *** 。当时村中没有太多的人意识到这家企业会走向成功,甚至在工厂缺乏原材料时,村民也不愿意种植草 *** *** 。直到企业打下包票,保证全部收购村民种植的草 *** 时,才出现了人工种植的草 *** 。
收谁也想不到,才10多年时间,不仅源安堂的股东们开上了豪华小车,上国村也因此受益良多。一些村民在源安堂的支持下,搞起了纸箱厂、中草 *** 提炼厂、运输队等配套经济实体,纷纷住进了洋楼别墅。村民杨达江从部队退伍后工作无着落,生活困难,莫兆钦便邀请他建立 *** 瓶厂,并支持资金100多万元购买设备和培训人员,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全部由源安堂包销,现在他的 *** 瓶厂每年交的税就达200多万元。而村中700多劳动力中,有大半进了源安堂工厂打工,成为享受双休日的农民,而且住上了钢筋楼房。据了解,源安堂在2005年度共上缴了1600多万元的税,这意味着上国村1600多人,每人每年能创造上万元的税收。
可喜的是,钱包虽然鼓了,上国村民却没有染上社会的 *** 习气。在工作之余,打篮球是村民们最喜爱的活动,村民间约定的比赛几乎天天有。村中光公共篮球场就有8个,还不包括一些村民在自家庭院立起来的篮球架。村民莫某对记者说,他在源安堂上班,工作挺忙的,没时间碰那些不好的东西,而且打篮球可以锻炼身体,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此外,源安堂还会在春节从城里请来文艺队,为村民们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曾经有专家到上国村调查研究后发现,比照国家原定的2020年全面小康的经济社会指标,该村都已基本达到或者超过。
二、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的大藤峡
*** *** 博古通今,他的《二十四史评注》备受史学界推崇。他对发生在桂平的明代大藤峡瑶民 *** 历史知之甚详。1974年1月,自治区文化局干部岑云端因事赴京,到 *** 探望 *** 。叙谈中, *** 提及大藤峡瑶民 *** 史事,挥笔写下了“大藤峡”三字。岑云端如获至宝,珍藏至今。近年,桂平市将 *** 手书“大藤峡”三字刻在大藤峡北岸崖壁上。从此,美丽而神奇的大藤峡又增添了一处独特景观。
三、桂平大藤峡游记怎么样
我游过不少名山大川,但当我有缘作大藤峡之游时,站在船头,默读两岸雄奇景色和壮丽风光,备感祖国大好山河美丽迷人,并为之陶醉!
金秋十月,黔江像一条碧绿的锦带从远方飘来,两岸葱郁绵延的群山、突兀的峰岩像长长的秀发投入清澈的江中。当我们的游船犁水前进时,白花花的水浪打破了平静的水面,荡起一阵阵波纹。江面很宽,最宽处达六百多米,水并不很深,有的地方可一篙见底,水清得连水草、石砾、游鱼都看得清清楚楚。河水落差大,水流湍急,两岸河床的石头被河水冲刷 *** 出黑乎乎的奇怪形态,是一道奇特的景观。四周高山环绕,峰峦重叠,绵亘数里,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游船驶过一个个滩头,导游不停地给我们解说,这石、那峰,这村、那寨,其间蕴 *** 许多有趣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不管这些是否真实可信,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对我们这些初游大藤峡的人来说,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大藤峡,位于桂平县城西北黔江下游,是广西境内更大的峡谷。相传古时有大藤如斗,横跨江面,昼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故得名大藤峡。峡中河道曲折,危 *** 奇突,险滩密布,暗礁四伏,巨浪翻滚,漩涡连绵,江水汹涌,涛声如雷,故有民间谚语:“上七下四中间三,古往今来称恶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放舟大藤峡,在他的游记中写道:“有石自江右山麓横突江中,急流倒涌,遂极漏洞之势。”“两岸山势高耸,独冠诸峰,时有山峰悬峙。”徐老先生笔下的大藤峡景象极为壮观。
正因为大藤峡山高峡险,古往今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广西历史上更大的瑶民 *** 就发生在这里。明洪武初年,桂东北一带瑶民不堪朝廷的欺诈勒索,揭竿 *** ,打着“围城杀吏”、“劫库放囚”的旗号,反抗明王朝。斗争声势浩大,波及粤、桂、湘三省交界地区。明王朝惊恐万分,先后派重兵 *** 。 *** 军不畏 *** ,英勇不屈,前仆后继,坚持斗争,留下了许多悲壮故事和动人传说。
游船进入一段狭长的河道,江心突起很多嵯峨怪石。导游指着这些奇石说:“你们看,这块像鸡,那块像狗,前面—块像鼓,这些石头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说的是明代瑶民 *** 首领为了抗击朝廷官兵的水上进攻,在河中布阵。放了神鸡、神狗、神鼓,待朝廷官兵战船开来,便会高声呜叫,给 *** 军报信,让他们作好准备。敌人败阵逃跑时,又会擂起战鼓,为追杀残敌的 *** 军助威。朝廷知道这个秘密,派来一艘战船,想趁夜间偷偷把它们统统打碎。不料船到峡口,忽然狂风大作,滩水怒吼,官兵的大船被掀翻了,破船随水漂流,搁在西山脚下的河岸上,形成了一座山,人们便叫它‘覆船岭’。天长日久,这些神鸡、神狗、神鼓化作石头,守护着河道。”
铜鼓滩是大藤峡的又一奇观。当我们的游船犁水到达这里时,滩水很缓慢。我问导游:“为何叫铜鼓滩?”“是因为人们先后在这里打捞起两个铜鼓而得名。”导游说,“但后来经过 *** 人墨客的描绘和渲染,说成了‘昔年铜鼓曾飞去,此日涛声杂鼓声’的佳境美景。”末了,他对我们说,每年秋天,铜鼓滩的鼓声特别动人心魄,数里之外可以听见。这鼓声是庆祝秋后的丰收,鼓励人们来年去奋斗的。可惜,我们来不逢时,未能听到这动人心弦的鼓声。然而,从远处传来的航船机器呜叫声和跨河大桥施工机械的隆隆声汇成一阵阵声浪,这声音比鼓声更能震撼人心,鼓舞人的斗志。
在归途中,随行的县委领导 *** 把一张复印有“大藤峡”三个刚劲有力的字送给我,并介绍说,这是1974年, *** *** 向有关人员询问大藤峡的历史时,随手用铅笔写下的三个字。经专家考证,实属真迹。几十年前, *** *** 就关心着大藤峡。今天,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藤峡的开发工作已经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和大型电站正在建设之中,未来的大藤峡将是一个浩瀚的高峡平湖,它将造福于人民!
更多关于桂平大藤峡游记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关于桂平大藤峡好玩 *** 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