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靖难之役电视剧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靖难之役电视剧以及大明燕王朱棣电视剧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靖难之役朱棣起兵到底有多少人马
1、据史 *** 载,朱棣起兵时率八百将士,偷袭北平后收编了大宁的全部 *** (包括其骑兵精锐朵颜三卫),兵力增至数万,在与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对弈之时,已有近二十万人。金川门之变后,靖难之役结束。
2、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谋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 *** ,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 *** 。燕王朱棣见到几位亲王先后被削藩,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
3、建文元年,朱棣装疯。但由于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装病”。朱棣装疯被发觉。于是朱棣和姚广孝等进行举兵的谋划,令张玉、朱能将八百勇士带入府中潜伏,以待变故。张昺、谢贵得到朱允炆密诏后,七月初四带兵包围了燕王府。当日夜里,朱棣攻下北平九门,遂控制北平城。
4、燕军控制北平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属秦皇岛市)归附。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 *** 从松亭关偷袭北平,用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5、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反书至南京,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决定起兵讨燕。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 *** 优势。所以战争初期,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
6、朱棣采取内线作战,以部将郭资戍守北平(今北京),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 *** ,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
7、朱允炆起用年近古稀的 *** 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率军13万伐燕,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
8、耿炳文率军在八月十三日到达真定,并分兵于河间、鄚州(河北任丘北约30里)、雄县,为犄角之势。在经过观察后,八月十五日,燕军趁中秋夜敌军不备,偷袭雄县;成功后又利用伏击击败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收编剩余的部队。
9、耿炳文部将张保来降,告知朱棣耿炳文的部队分驻滹沱河两岸,于是朱棣让他回去告诉耿炳文“雄县、鄚州大败,燕兵将至”,以打击其士气,并使耿炳文合兵一处,便于一举击溃。八月二十四日,燕军到达无极县。从樵夫和南军被俘士兵处得知敌情,于是燕军发动决战。
10、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双方战于白沟河。在鏖战之际,突然刮起一阵旋风,吹折李景隆的大将旗。燕军乘风纵火,官军大乱,奔声如雷,李景隆狼狈逃窜。九月,朝廷再次换将,命盛庸代替李景隆。次年三月,燕军与盛庸战于夹河,燕将谭渊战死,燕军不利。
11、次日,朱棣整众再战,双方从早上打到中午仍不分胜负。正在双方难分难解之际,又刮起一阵东北风,两军咫尺不相见,燕军乘风大呼进击,盛庸军大败,退 *** 定。
12、过了几天,两军又在藁城(今河北石家庄东部)相遇,官军列方阵于西南,燕军从四面攻击,朱棣率精锐攻其东北隅,“会大风起,发屋拔树,燕军乘之”,官军大溃,朱棣乘胜追击, *** 六万余级。
13、燕军在白沟河、夹河和藁城三场大战中皆得风助,后来,朱棣改变以往只顾攻城略地的战略,挥师南下,疾趋京师,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攻南京,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燕军攻入金陵, *** 易主。靖难之役结束。
14、朱棣进入南京之后,翰林院编修杨荣迎于马首,说:“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点醒朱棣。数日后(六月十七),朱棣谒孝陵,并于当日即皇帝位,是为明太宗(后改为成祖)。重建奉天殿(旧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玺。
15、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二十五日,朱棣诛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灭其族。其中方孝孺受牵连而死者共873人,充军等罪者千余人。此外,众多建文旧臣如卓敬、暴昭、练子宁、毛泰、郭任、卢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谢升等,史称:“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他们的家属和亲 *** 被牵连,死者甚众,流放、 *** 作 *** 及被其它方式惩罚的 *** 不少。直至明仁宗即位后,大部份人始获赦免,余下的人的后代却迟至明神宗时始获赦免。
16、靖难之役涉及整个华北和华东地区,反复的拉锯战使得淮河以北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 *** 朱棣登基后,减免了河北、河南、山东等曾为 *** 的省份及其它省份的赋税,以休养生息
17、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风助朱棣打败侄子朱允炆靖难之役源于分封太侈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难之役
二、靖难之役,徐达的长子徐辉祖率兵反抗朱棣,他是怎么死的呢
1、徐达是朱元璋最倚重的武将,他用兵如神又行事谨慎。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战争中,徐达作为明军的统帅屡建战功。尤其是在北伐的时候,徐达按照朱元璋的方略,机动灵活用兵,顺利的打下了北方,将元朝势力驱逐到了沙漠。
2、徐达生有四子,除了第三个儿子早夭外,剩下的三个儿子分别为大儿子徐辉祖,二儿子徐膺绪和四儿子徐增寿。徐达的魏国公的爵位就由徐辉祖继承了。在历史上记载,徐辉祖颇有父风,骁勇善战,为人正直。
3、到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徐家也被卷入了这场纷争之中。这是因为,徐达的大女儿嫁给了朱棣,在靖难之役后还当了皇后。所以,徐家三位儿子也各自站队。徐辉祖是站在建文帝这边的,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而徐膺绪则是保持中立,双方都不参与。最小的儿子徐增寿则是站在朱棣一边,为朱棣暗中效力。
4、徐辉祖处处为建文帝打算,他在开战前,就向建文帝建议,不能放朱棣的三个儿子回去,尤其是朱高煦。因为朱高煦骁勇善战,如果放他回去,会造成大患。但是在徐膺绪等人的蛊惑下,建文帝还是放朱棣的三个儿子回去了。等战争开始后,朱高煦让建文帝的 *** 吃了大亏,这时建文帝才想起徐辉祖的话。
5、徐辉祖不但在朝中为建文帝出谋划策,还亲自率领 *** 在疆场为建文帝厮杀。在白沟河之战中,由于主帅李景隆能力低下,在加上 *** 上的突发状况,明军大败。在这种危急关头,徐辉祖率领自己的部下为李景隆断后。经过徐辉祖的奋战,掩护李景隆等人安全脱离了 *** 。
6、在朱棣南下时,徐辉祖又率军阻击朱棣。在宿州灵璧的齐眉山,徐辉祖打败燕军。由于徐辉祖骁勇善战,燕军都对他十分忌惮。后来建文帝朝中讹传燕军已败,京师需要良将防守,将徐辉祖召回。这使得淮北的明军没有了徐辉祖的策应,纷纷败绩。在朱棣渡江攻打南京的时候,徐辉祖依然率军进行抵抗。直到最后大势已去,徐辉祖才回到自己 *** 的祠堂,拒不迎接朱棣。
7、朱棣占领南京后,对徐家也进行了清算。徐膺绪两不参与,朱棣依然用他为官。徐增寿在战争末期,他勾结朱棣的事情败露,被建文帝亲手 *** 。朱棣封他为定国公,并且爵位世代流传,直至明末。而像徐辉祖这样的死硬派,朱棣也当然不会放过。
8、朱棣将徐辉祖抓来亲自审问。徐辉祖一言不发,并在逼他做笔供的纸上写下“中山王开国功臣子孙免死”的字样。朱棣对徐辉祖无可奈何,想杀又不能杀。朱棣便革去徐辉祖的爵位和俸禄,将他关闭在自己的私宅中。
9、徐辉祖的死因有两个说法,一说是病死的,一说是朱棣逼迫他 *** 的。不管是哪种说法,徐辉祖在四十多岁时英年早逝是确定无疑的。
三、《山河月明》靖难之役进入焦灼,颖儿戎装守城的瞬间,演技如何
1、《山河月明》这部电视剧已经渐入佳境,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太过于急躁,造成藩王人人自危。燕王朱棣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以北平为中心,开启了轰轰烈烈的 *** 大业。凭借优秀的军事才能,朱棣屡屡打败朝廷 *** ,在北平做大,建文帝派出二十万大军,直奔北平,而就在此时朱棣率领 *** 在外作战,北平空虚
2、《山河月明》并不能算得上是一部正统的历史正剧,但是相较于过去的古装偶像剧又有很大的差别。在内容上尽可能地尊重事实,角色设定也在贴近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张丰毅,陈宝国等演员的演技依然精湛,而青年演员成毅等 *** 没有让人失望。一部去流量化的历史剧,已经让观众可以放得下心来追剧,在前期剧情中立起人物并让剧作水准维稳的是陈宝国和张丰毅等戏骨。陈宝国饰演的朱元璋不同于以往影视剧作中塑造的帝王形象,他更接地气,也显得更加朴实。
3、在这部男 *** 角色占据绝大多数戏份的历史剧中,虽然说颖儿的戏份并不多,但却给观众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在剧中的角色是大将军徐达的女儿徐妙云,历史上的徐妙云是一个既聪明又端庄的一代贤后,选择颖儿来出演,算是选对人了。颖儿和徐妙云的气质超配,刚刚出场的时候,就惊艳了众人,为了能更好的适配徐妙云这个角色,刚刚生娃后的颖儿努力减肥,从120斤减到94斤,为了角色减下26斤。为此“中国 *** 报道”官方媒体还为其点赞。为了角色能够做出牺牲,颖儿值得被称赞。
4、颖儿在《山河月明》中的表现足够出彩,其饰演的徐妙云一角与人物设定更加契合,既是有谋略智慧的女 *** ,又有温柔良善的一面,可以说颖儿的演技不但不需要观众担忧,甚至还是《山河月明》中的一大加分项,尤其是这场生产戏,不知道要让多少女星脸红。
关于靖难之役电视剧和大明燕王朱棣电视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