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出名的成语?表示很出名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69

大家好,非常出名的成语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表示很出名的成语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非常出名的成语和表示很出名的成语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形容很出名的成语
  2. 形容很有名的成语
  3. 出名有名望的成语
  4. 形容很出名的四字成语
  5. 形容非常有名,出名的成语

一、形容很出名的成语

释义: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释义: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释义: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释义: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释义: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释义:全 *** 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二、形容很有名的成语

【解释】举世:全世界。全 *** 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 *** 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解释】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解释】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解释】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解释】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例句】此人为国做出很大的贡献,所以远近闻名。

【解释】尽:全部,所有。人人都知道。

【例句】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 *** 皆知。”

【解释】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出处】《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出处】唐·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君七岁,能诵数经,背碑覆局,十岁以文章知名,十五誉满天下。”

【出处】《国语·晋语》:“则恐国人之瞩目于我也。”

1、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2、笔大如椽: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3、草莽英雄: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 *** 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4、大笔如椽: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5、伏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6、灌夫骂座:灌夫:西汉著名将领。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7、举世闻名:全 *** 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8、名山胜川: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9、有眼如盲: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认识著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10、优孟衣冠: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11、右军习气: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

12、鹅湖之会: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在治学 *** 上,朱熹主张“先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即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 *** ”和“发明本心

13、鲁灵光殿:①汉代著名宫殿名。在曲阜(今山东曲阜)。②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14、 *** 周公:周公:西周初著名 *** 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15、名流巨子: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

16、知名当世: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

17、班门调斧:班: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调:耍弄。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鼎鼎有名: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2、附骥攀鳞:比喻追随有名望的人左右,依附其成名

3、笔大如椽: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4、不求闻达: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5、大笔如椽: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6、附骥名彰:附:依附;骥:千里马;彰:显著。依附有名望者,使自己显名于世。

7、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8、名山大川: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9、无名小卒: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10、压倒元白: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用来比喻作品胜过同时代有名的作家。

11、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12、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13、才过屈宋: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14、名公巨卿:亦作“名公钜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15、名公巨人:亦作“名公钜人”。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

16、知名当世: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

17、名门世族:〖解释〗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18、骑曹不记马:〖解释〗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

19、蝇随骥尾:〖解释〗苍蝇附随在骐骥的尾巴上,便可腾飞千里。比喻依附于贤能或有名望者,必能得益。

20、一台二妙:台:古代官署名。同一官署中有名气的两个人

三、出名有名望的成语

1、誉过其实【拼音】: yù guò qí shí

2、【解释】: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

3、【出处】:《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4、才望高雅【拼音】: cái wàng gāo yǎ

5、【解释】: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

6、【出处】:《旧唐书·陆象先传》:“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7、处尊居显【拼音】: chǔ zūn jū xiǎn

8、【解释】:显:显要,显赫。指有声望有地位。形容职位高,权势大的人。

9、【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10、德高望重【拼音】: dé gāo wàng zhòng

11、【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12、【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13、众望所归【拼音】: zhòng wàng suǒ guī

14、【解释】: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15、【出处】:《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16、年高德劭【拼音】: nián gāo dé shào

17、【解释】: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18、【出处】:汉·扬雄《法言·孝至》:“年弥高而德弥劭。”

19、开国元老【拼音】: kāi guó yuán lǎo

非常出名的成语?表示很出名的成语-第1张图片-

20、【解释】:元老: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指建国时资历声望高的人。

21、【出处】:《北史·赵普传》:“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

22、社会贤达【拼音】: shè huì xián dá

23、【解释】:指不属任何 *** 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人士。

四、形容很出名的四字成语

1.形容很出名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这个太多了,下面列几个常用的:

这个太多了,下面列几个常用的:

【如雷贯耳】: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驰名中外】: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垂名青史】: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举世闻名】:全 *** 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名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

【名震一时】: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遐迩闻名】: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

【解释】举世:全世界。全 *** 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 *** 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解释】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解释】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解释】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解释】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例句】此人为国做出很大的贡献,所以远近闻名。

【解释】尽:全部,所有。人人都知道。

【例句】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 *** 皆知。”

【解释】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出处】《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出处】唐·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君七岁,能诵数经,背碑覆局,十岁以文章知名,十五誉满天下。”

【出处】《国语·晋语》:“则恐国人之瞩目于我也。”

五、形容非常有名,出名的成语

1、【出处】《北齐书魏收传》:功业显著,名闻天下。

2、【解释】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3、【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4、【解释】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

5、【出处】吴茂盛《驻京办》第五章:此后,章秀才的大名不胫而走,声名远播了。

6、【解释】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7、【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晚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8、【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9、【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之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10、【解释】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11、【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关于本次非常出名的成语和表示很出名的成语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成语 出名 表示 非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