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秧歌曲牌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东北大秧歌曲牌大全mp3,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秧歌曲牌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二人转有多少种曲牌 分别是什么
主要从民歌秧歌和各地民间小调中演变来,随之社会的发展,二人转朝着戏剧 *** 、专业化方面发展,从而使二人转曲牌运用形成了规律,大致归纳包括主调和辅调两部分。
主调:常用曲调,主导作用抒情、对话、叙事,有十大主调,由于表现角度不同、环境、对话,风格不同所以灵活运用,篇幅短只顾及一面,有的长,则多方面特点结合。
胡腔腔:由于开场,边唱边舞,用于小帽之后的之一个曲牌。散板起,上装先唱,上下句结构。上句落2,下句落1,一板三眼,每句后拖腔,与前半句相呼应,称头板胡腔腔(两板、三板、快板、对花等)。
喇叭牌子:又名东北趟子,欢快明朗,长表现人物内心感情、景物、环境,用于抒情叙事,每句后有长过门。上句落2,下句落6。
文嗨嗨:旋律 *** 强,落音稳定适用于抒情段子,适用景物、风光、人物内心活动
武嗨嗨:叙述情节常用曲牌,占有相当比重,快、中(事物情结内心状态)、慢板(人物内心活动)。
包板:叙事、 *** 似说似唱,节奏轻快,一板一眼。6、2两种调式, *** 火热场面。二人转大多叙事唱段,较长,编排的当不容易,包办恰当运用下过会很好。
红柳子:优美抒情,用于叙事慢板,大多用于单出头、拉场戏,现在二人转 *** ,也普遍用于二人转。中板红柳子为最、慢板红柳子次之。
三节板:板头一板三眼,较慢的四四拍子唱腔。上句落3,下句落1,变化音为6,甩腔为音5,用于回忆、人物内心、悔恨,教育他人,忆苦思甜,常用于作品低潮处。
五字锦:每句五字,属于情 *** 叙事板腔,刻画人物,衣着打扮、动作、景物、环境,基础上出现过七个字、八个字的唱腔。使音乐产生了对比和活力。
靠山调:二人转、拉场戏用的多,曲调哀怨,表现悔恨是下装的主要唱腔。
小翻车:多用于结尾处,流水板,情绪热烈,用于气氛欢腾的 *** 场面,与开场相呼应加深听众印象。
辅调:用以补充主调不足,不可缺少,与主调对应,也有十大辅调之说。
秧歌柳子:活泼欢快,用于欢庆场面有浓郁的东北大秧歌风格。
大救驾:在胡腔腔之后,用于加强变化。表现力丰富。
大枣:辅调曲牌之一,抒情板腔,旋律优美。
以上三者常连用一起,已突破传统连曲形势改为胡腔腔——〉大救驾——〉喇叭牌子——〉武嗨嗨,表现更为新颖别致。
糜子:哭腔、用于唱悲剧,有哭糜子、大悲调、小悲调,两句式哭糜子大都落于5,下句落1;大小悲调上句落2,下句5。
羊调:羽调式曲牌,节奏、曲调明快用于青少年、小姑娘活泼向上的气质、喜悦心情。
大鼓四平调:东北大鼓唱腔演变属于抒情板腔。速度慢旋律 *** 强,句尾落音稳定,表现 *** 带有回忆往事向往未来,音乐深沉也适用于悲调。
垛口大鼓:用垛句唱,用于中板慢板,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慢中紧:紧拉慢长,用于 *** ,回忆对比,人物 *** 控诉。
压巴生调:带动 *** 的叙事板腔,常用于十字句唱段,曲调活泼。
锯缸调:上下句反复,去掉单一,用于二人转的戏和喜剧拉场戏。
二、东北秧歌的命名
1、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都有标题,大致根据以下几种情况命名:
2、(1)根据乐曲的结构特征,如《句句双》。
3、(2)借用戏曲剧目、曲牌的名称或沿用元、明以来南北曲牌的名称,如《闹元宵》、《柳青娘》、《柳摇金》、《洞房赞》、《桂枝香》等。
4、(3)根据地名命名,如《泰山景》、《小游西湖》等。
5、(4)以动物、花草名命名,如《鹁鸪》、《逗蛐蛐》、《五匹马》、《 *** 》、《小红梅》等。
6、(5)借用歌曲或其他器乐曲的曲名,如《海青歌》、《万年欢》、《得胜令》等。
7、这些传统乐曲往往表示某一种情绪,如《五匹马》表现了一种热烈的情绪,富有生活情趣;《句句双》曲调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有一部分乐曲的标题与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如《得胜令》表现了民族英雄胜利 *** 时,人们热烈欢腾的情景。以地名命名的乐曲则往往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8、创作乐曲的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密切。
9、东北秧歌是一种汉族传统的广场艺术,使用的乐器都要适应广场这个艺术环境,无论是唢呐或是打击乐器都有宏大的音量,所以,表演东北秧歌时,尽管观众熙熙攘攘,把广场围得不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但打击乐的音响仍能使表演者和观众听得十分清晰。
10、打击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对于招徕观众和激发观众的情绪、配合舞蹈动作、加强节奏、掌握速度、烘托气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1、常用的打击乐器有:大台鼓、大镲(又称大钹,分两种:一为腰鼓镲,一为镲锅,比腰鼓镲稍大、稍厚)、小镲,有的地方也用锣(以锣脐大小分高音小光锣、中音中光锣,低音锣一般不用)。经过无数代民间艺人的创造 *** 劳动,东北秧歌已形成了一套鼓点,与舞蹈动作紧密配合。
三、扭秧歌的伴奏 唢呐独奏
凡是有板有眼的,进行速度的歌曲、舞曲都能扭秧歌。快扭用4分之2拍子的歌曲,如《句句双》《反句句双》《. *** 扣》《五匹马》《红绸舞》等。慢扭用4分之4拍子的歌曲,如《满堂红》《 *** 对口》《 *** 》《妈妈娘好糊涂》等等。
因为秧歌一种欢乐的舞蹈形式,又是在野外,人又多,提倡使用B调和C调的唢呐,G1和A调的太大了,音色沉闷,不符合气氛,D,E,f,G2等调的唢呐太小,舞台上可以,野外不行,声音太小,扭秧歌的人听不见。
唢呐一共有七个指法,分别是;高指法、中指法、低指法、上指法、下指法、托指法和裙指法。【低指法(也叫 *** 指法,通常不用),第二孔作1,筒音作低音6,超吹为高音1(超吹是指筒音的超吹,是第二孔的高八度音,筒音的高八度音在第七孔,之一孔的高八度音在第八孔,其他音的超吹在本孔,这里不做讲述,以下同。所有孔全按,以急口风用力吹出的音】
【下指法(也叫本调法,常用),第三孔作1,筒音作低音5,超吹为7.】
【裙指法(也叫笛子指法,用的少),第四孔做1,筒音做低因4,超吹为6.】
【中指法(也叫将军指法、 *** 指法,五分之一的人用),第五孔做1,筒音做低音3,超吹做5。】
【上指法(大四度 *** 法,也叫反调法,常用),第六孔做1,筒音做2,超吹做7。】
【托指法(也叫隐指法,特定的曲牌用),第七孔作高音1,筒音作1,超吹作高音3。】
【高指法(第八孔作高音1,筒音作低音7,超吹为高音2。特定的曲牌用,一般不用】。
筒音和第七孔是同调,第二孔和第八孔是同调,只不过是高低八度的关系,所以筒音和第二孔没有用它作基本1的,都是以第七、第八孔作高音1,就代替他们了。
一般的演奏者都是用本调(下指法)第三孔作1,筒音作低音5;或上指法(大四度 *** 法,反调法)第六孔作1,筒音作低音2。因为这两个指法最容易掌握,大多数曲牌超吹4和7这两个半音很少,这两个半音的超吹基本上用不着。
少部分人用中指法(将军指法, *** 指法)第五孔作1,筒音作低音3,筒音超吹作5(所有孔全按)的。因为这个指法是全唢呐七个指法当中最响,音量最最洪亮的一个指法。筒音超吹是指所有的孔全按住用力吹出的音,这是一个很不好掌握的一个音,要求口哨软硬适中,演奏者嘴唇要控制好口哨,口风要急,掌握好音准。【筒音的超吹,大多数人都认为发出的是泛音,其实错了,因为筒音超吹发出的音与平吹不是八度的关系。它是第八孔的上一个音,是筒音的上第十个音,和第二孔的超吹是同音,但第二孔的超吹远远的没有筒音超吹响亮,还不好掌握】。高指法和低指法一般很少用,除非是更低音为1至高音6的曲子如(走进新时代)(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才用。
其他四个指法一般使用的少,除非和别人或乐队演奏,或者是特殊的曲调才用(只有一个唢呐时)。
这七个指法的大四度 *** 的关系为;【低指法反调为中指法】;【下指法为上指法】;【裙指法为托指法】;【中指法为高指法】;【上指法为低指法】;【托指法为下指法】;【高指法为裙指法】【注意,小四度 *** 和大四度 *** 不一样,比如:下指法大四度 *** 是上指法,小四度 *** 就不是上指法,而是托指法,上下行是八度的关系,而曲调只有ABCDEFG七个调,所以上下行就差了一个音调】。每一个反调指法都是高四度指法。这七个指法在所有的唢呐上通用。只要把这七个指法精通了,你只要用一个任意一种唢呐,可以和任何型号的乐器和奏,不用换唢呐,只换换指法即可。不然的话,你就得背一大筐唢呐,那也太有点贻笑大方了,卖艺的人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笛子的指法和唢呐的指法大同小异,笛子比唢呐少了之一和第七孔,为六孔,区别就在于筒音的超吹。笛子筒音平吹和超吹是八度的关系,平吹是什么音,超吹就是这个音的高八度音。筒音的高八度音也可用打开笛子第六孔,其他孔全按吹出,但这个音的音量小,而且声音干瘪,不如筒音超吹圆润,但特殊的时候也得使用。
秧歌曲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东北大秧歌曲牌大全mp3、秧歌曲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