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转化生成语法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转换生成语法的主要观点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论语义在转换生成语法中的位置及意义
语义是当今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这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义态度的不断变化有关。在转换生成语法中,语义从无到有,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从包罗万象到 *** 为逻辑式结构,语义问题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语义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一步步显示出来。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的《句法结构》一书出版,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语言学流派——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 *** tional-Generative Gram *** r,以下简称 TG)诞生。乔姆斯基用不同于传统的眼光来审视语言,认为人脑中有一种“普遍语法”,它决定了人类语言的共 *** ,语言不过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面镜子。语言研究就是要揭示出深藏在人类内部的自足的普遍语法 *** ,借此认清人脑的本质。
TG的理论目标也就决定了它只研究对人脑影响更大的语法,而不顾语言的其他的方面,如语义、语用等。但该流派诞生不久,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普遍语法所依据的规则将生成大量虽合语法但违反逻辑的句子,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那么语言世界将出现混乱的局面,语言研究不能不可虑语义,因为语义决定了语言在现实中的可行 *** 。乔姆斯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将语义纳入 TG理论中,从此进入了他的标准理论时期。后来,他的理论又经过了几期发展,在每一期中,乔姆斯基都对语义的看法有较大调整,直到最后,他 *** 为力地说,语法研究只能解决三类与逻辑有关的语义,即词项意义、主体关系、照应关系。乔姆斯基对语义的态度反映了语言学界对语义问题的关注及语义问题本身的复杂 *** 。
下面就从 TG理论的发展阶段来看语义在其中的地位:
1、经典模式缺乏语义《句法结构》一书确立了 TG理论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 TG的理论基础。
模式主要有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和形态音位规则构成。短语结构规则生成句子的基础结构,而转换规则把基础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再用语素音位规则进行语音处理,从而变成正常的可以说的句子。在这里,乔姆斯基只注重了句子的语法结构,各个层次都遵循了语法的规则,丝毫没有顾及到语义问题。按照这样的模式生成的都是符合语法的句子,但忽视语义使得这一模式闹出了许多笑话,出现了如无色的绿色的思想在疯狂的睡觉等类似的不合逻辑的句子。很快,批评之声四起,像这样不顾语义的语法规则生成的句子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把语义考虑在内,那么 TG理论将最终失去其意义与价值。乔姆斯基深刻反省了自己,虚心接受了正确的批评意见,提出了补救经典模式的修改方案——标准理论。
2、标准理论将语义放在深层结构里
1965年,乔姆斯基出版《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一书,回答了许多人们提出的有关经典理论的重大问题。其中 J. kats和 postal提出,语 *** 释规则所需要的全部信息都由句法部分的深层结构提供,转换不影响意义。乔姆斯基将这些有益的意见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中来,重新修改了经典模式:由范畴规则、次范畴规则、词库构成基础部分,基础部分组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转换成表层结构,再输入语素音位规则生成可读的句子,同时将语义部分和语 *** 释与深层结构相照应,这里区分深层结构和语 *** 释两个层次,深层结构经过语义规则变成语 *** 释。表层结构只是改变了深层结构的形式,不影响语义。
通过以上程序生成的句子既合语法又合语义。然而,标准理论模式仍然是以句法为基础的,语义部分只是解释 *** 的,而有些深层结构语义部分无法解释。
又有语言学家提出,许多语义现象必须放在表层结构层次上加以解释,转换同样影响意义,如否定问题就是一例,否定词在表层结构的不同位置会影响否定的范围。如焦点和预设,表层结构里,焦点一换,预设就变了。再如副词在表层结构里的位置也会影响意义。针对深层结构的语 *** 释,乔姆斯基的 *** 菲尔墨创立了格语法。
格语法认为,动词对一个句子的语义结构起决定作用,同时需要另一些成分如名词短语相配合,动词所要求的这些语义成分就叫做“格”,动词与名词短语之间的各种格关系才是深层结构,格关系体现了成分的现实关系,因而更具有普遍 *** 。菲尔墨提出了一个比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更深的结构——格关系。面对以上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乔姆斯基又修改了标准理论,进入了他的第三理论模式——扩充式标准理论模式时期。
将语义放在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里
1972年,乔姆斯基发表《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 *** 释》一文,将语义表达的一部分移到了表层结构里。语义由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共同决定。在该模式的词汇部分包括了词汇入构项和多余规则。词汇入构项包括了该词的一切特殊情况,如语音、形态、语义、语法等特点,语义情况主要讲主题关系。并提出了踪迹理论(trace theory),踪迹是表层结构中语音上是零位的心理表达,常用 t来表示。还提出了与语 *** 释有密切关系的格确定原则。踪迹理论和格关系结合,表层结构里的成分承其踪迹所分派的格。
另外,逻辑式也被附在表层结构的语义规则下面,逻辑式是自然语言的语 *** 释,语义信息要通过逻辑形式表达出来,包括词汇的指称意义,语法意义,主题意义,共指意义,照应意义。在逻辑式的下面还有意义、使用理论(语用学),然后才出现语 *** 释。从这里
不难看到, TG理论已经背上了太多的语义问题,简直有点不堪重负,乔姆斯基甚至有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对语义研究的倾向。不过,乔姆斯基还是坚持了最初了立场,认为句法具有生成 *** ,语义是解释 *** 的,句子成分之间的基本关系还是包括在深层结构中,强调句法决定语义。然而,语义问题依然毫不妥协地“威胁”着 TG理论,促使它对语义作出进一步的调整,因为任何转换都将改变意义。面对语义的强大压力,乔姆斯基迅速过渡到了他的下一个理论模式——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
1977年,乔姆斯基出版 *** 集《关于形式和解释的 *** 集》,对扩充式标准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修正,把句子的语 *** 释全部放在了表层结构里。鉴于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语义问题的过分沉重,在这一时期,乔姆斯基明确地提出,对语义的全面理解涉及庞大的认知 *** ,他要研究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子 *** ,称为句子语法。
在“语法”前加上“句子”,为了强调他不处理比句子更大的话语问题。他将语义分为逻辑式结构和语义子 *** 。他认为语法研究只能解决三类与逻辑有关的语义问题:
一、施事、受事、目标、工具等语义关系;
这样深层结构、含有踪迹的表层结构和逻辑式结构就构成了 TG理论的研究对象——句子语法 *** ,至于同义、反义、歧义等语义特点和语义关系都属于其他认知 *** 的语义子 *** ,不在 TG理论的研究范围内。乔姆斯基对语义问题重视之极走向了反面,选择了对语义放手,能抓着多少是多少。
二、语义在 TG理论中的地位变化对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乔姆斯基在 TG理论中对语义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变化,从经典模式的缺乏语义,到标准理论的在深层结构中附上语义,到扩充式标准理论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里兼有语义,再到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中将语义全部放在表层结构里,并把语义 *** 在逻辑结构范围内。乔姆斯基对语义的态度反映 20世纪后半期整个语言学界对语义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对 TG理论的反思,语言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语义的问题,同时又创立了新的学派,如格语法、生成语义学、切夫语法等,一步步推动着 TG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虽然,乔姆斯基最终坚持了他当初的“普遍语法”立场,依然想通过研究“普遍语法”来揭示语言习得机制,进而揭示人类大脑的本质,但他不得不把语义逻辑式纳入研究中来,而且从他在语义问题的困扰下极力挣扎中,似乎感到了语义对语言研究的巨 *** 。
乔姆斯基最终的选择一方面表明他不愿意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 TG理论总框架而另起炉灶,另一方面更表明语义问题是语法研究包括整个语言研究不能忽略的问题,而语义本身又非常复杂,需要专门进行研究,同时更需要多角度地寻求更有效的手段去研究。对 TG理论中语义问题的热烈讨论,是语言学界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如今的语言学界在将语法与语义结合起来研究上已经达成了 *** ,几乎没有人单纯地研究语法而完全不顾语义。语法与语义研究的结合,不但使语言研究具有了理论价值,而且使语言研究具有了更大的实践意义。
尤其在中文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和语义是须臾不可离的,任何将两者割裂开来的做法都将带来严重的后果,任何轻视其中之一的工作人员都将很难胜任其职。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语法结构和语法形式相对简单,掌握它们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掌握了语法并不 *** 就懂了汉语,那隐含在语法形式背后的扑朔 *** 的语义才是打开汉语世界的真正钥匙。
在汉语的研究中,早在 80年代初,胡裕树就提出了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将语法、语义、语用三者结合起来来研究汉语,事实证明,三者的结合给汉语研究带来了新局面。如今中文信息处理不断取得进展,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外开展得如火如荼,这在一定程度上得归公于汉语研究的深入。
综上所述,乔姆斯基对语义态度的变化,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最终在自己的 TG理论中吸收了一部分语义问题,更在于他把整个语言学界的目光引到了语义问题上,促使更多的语言学家去思考语义问题,并进而带动了语义研究的发展和突破。对语义的研究如今已成了语言研究的热点。语义和语法的结合也成了越来越多人的研究方向。语义研究由当初的星星之火终成今日的燎原之势。
二、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
1、转换生成语法: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由形式语法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他认为仅仅描写语法形式是不够的,而要探索隐藏在语法行为背后的人类普遍的“语法能力”,这种语言能力通过一套“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规则,从而把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把静态描写提高到动态描写。
2、2。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人类使用语言不是靠机械模仿和记忆,而是不断理解、掌握语言规则、举一反三地创造 *** 地运用语言的过程。
3、找到一个图,发不上来,用流程画给你看下
4、语法→转换部分→表层结构→语音部分→句子的语音表现
5、基础部分→深层结构(指向转换部分)→语义部分→句子的语义表现
6、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上图是一个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框图。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家只需要制定上图中突出显示的四个部分的规则。上图也是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内容的示意图: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 *** 释。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三、简述结构主义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的主要区别。
1、【 *** 】:结构主义语法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语言理论为背景而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语言学流派。该理论认为语言研究的对象是脱离具体环境的语言符号体系,而不是言语体系;强调共时特征的价值,而轻视历时的意义。
2、转换生成语法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的以乔姆斯基为 *** 的语言学派。强调从认知学的角度对人类语言共 *** 的解释,区分先天的语言能力和后天的语言知识,认为语言有生成能力,是有限规则的无限使用,转换是生成的重要手段。
3、结构主义语法的宗旨在于静态地描写语言的结构关系与功能,认识人类语言行为的形式特征,而转换生成语法则以研究人类的语言能力为任务,借助演绎法解释语言终端形式产生的过程,探索语言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化规则,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
关于转化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的主要观点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