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成诵是成语吗?错过时机是成语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31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过目成诵是成语吗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错过时机是成语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过目成诵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2. 过目成诵(猜成语一)
  3. 一目什么行成语
  4. 过目成诵典故
  5. 表示快的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吗
  6. 事儿无睹是不是成语

一、过目成诵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1、注音一式ㄍㄨㄛˋㄇㄨˋㄔㄥˊㄙㄨㄥˋ汉语拼音 guò mù chéng sòng同义词触目成诵目即成诵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唐·姚思廉《陈书·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二出:「俺相公目即成诵,在青儿手不停批。」释义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例句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记忆力超众相似词过目不忘,一览成诵,一目十行

二、过目成诵(猜成语一)

1、近义词过目不忘、一览成诵、一目十行

2、成语解释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3、成语出处《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4、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记忆力超众

5、例子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6、英文翻译 can remember what one has once read

7、成语正音诵,不能读作“yǒnɡ”。

8、成语辩析“过目不忘”和“过目成诵”都形容记忆力特别强。但“过目不忘”偏重在看过一遍就经久不忘不限于文字;多用于口语;“过目成诵”偏重在看一遍就能背下来;只限于文字;多用于书面语。

三、一目什么行成语

1、问题一:一目什么行的成语一目十行

2、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3、 [出自]《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4、问题二:请问有个成语叫什么目什么行?一目十行

5、问题三:成语大全四字成语什么目什么行一目十行

6、问题四:一目两行是成语吗?成语:一目十行

7、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8、近义词:十行俱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9、反义词:慢条斯理、老牛破车、蜗行牛步

10、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11、出处:宋・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12、问题五:什么目什么行成语一目十行

13、【近义】十行俱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14、【反义】慢条斯理、老牛破车、蜗行牛步

15、【释义】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16、【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17、【用例】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举笔即便成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18、问题六:什么目什么行成语一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19、解释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20、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及《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21、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22、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了!”

23、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举笔即便成文。

24、近义词十行俱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25、反义词慢条斯理、老牛破车、蜗行牛步

26、问题七:成语什么一目什么【罗之一目】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27、【网之一目】目:孔、眼儿。网和一个眼。比喻离开整体,孤立的一个不起作用。

28、【一目即了】目:看。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29、【一目了然】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30、【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31、【一目数行】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32、【一目五行】犹一目十行。形容厂书非常快。

33、【一目之罗】目:网眼。只有一个网眼的罗网。比喻只看到一点,而忽视全局。

34、【一目之士】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35、问题八:什么一目什么?成语一目了然,一目十行

36、问题九:什么目什么行四字成语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37、一目数行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38、一目五行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四、过目成诵典故

1、在古代文献中,"过目成诵"这一成语源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这表明苻融具有极高的记忆力,能迅速理解和记住听到或看到的内容。而《宋史·刘恕传》中提到的刘恕,更是年少聪颖,只需一瞥就能将书中的内容熟记于心,"书过目即成诵"正是对他的赞誉。

2、在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第23回中,这一成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贾宝玉手捧《会真记》,在园中阅读时,遇见黛玉去葬花。宝玉放下书本,黛玉接过书来,只看了一眼,便迅速地理解并记住了书中的十六出内容。她不仅欣赏其辞藻的精妙,而且还能回味无穷,甚至在心中默默背诵。这显示出黛玉的才华和记忆力,她以书中人物的话与宝玉对答,令宝玉深感惊讶。

3、黛玉借此机会戏谑宝玉,笑着说:“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吗?”这不仅体现了她的才情,也暗示了她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这幕场景充分展示了“过目成诵”的精髓,即只需一目了然,就能深刻记住并运用所学内容。

4、过目成诵(guò mù chéng sòng),成诵:能背诵。意思是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出自《红楼梦》第23回。

五、表示快的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吗

风驰电掣、健步如飞、大步流星、白驹过隙、快马加鞭、眼疾手快、速战速决、转瞬即逝

一、风驰电掣[fēngchídiànchè]

【解释】: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

【出自】:秦黄老《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译文】:奋威四人,主要是选择能力,论战争,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解释】:健步:脚步快而有力。步伐矫健,跑得飞快。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过目成诵是成语吗?错过时机是成语吗-第1张图片-

【译文】:美人拉坐在路旁,自己就握着脚,脱下鞋借给,你喜欢穿的,幸运不合脚,再从同行,健步如飞。

【解释】: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出自】:近代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听到叫他名,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把它牵上。”

【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知北游》“人生 *** ,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译文】:人生天地间,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一下子而已。

【解释】: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出自】:近代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战速决的希望。”

表示快的成语看书快一目十行吃饭快.狼吞虎咽

走路快.风驰电掣日行千里内一日千里水流快.一泻千里

变化快.天翻地容覆日新月异办事快.雷厉风行写字画画快.一挥而就

时间流逝快一日三秋岁月如梭看书快——(一目十行)水流快——(一泻千里)吃饭快——(狼吞虎咽)变化快——(日新月异)

挥而就——画得快,倚马可待——写得快,

狼吞虎咽——吃得快,风驰电掣—内—开得快,容

一目十行——看得快,不胫而走——传得快,

一蹴而就——成得快,不假思索——动得快,

脱口而出——说得快,知错就改——改得快,

心有灵犀——懂得快,灵机一动——想得快,

马到成功——办得快,一泻千里——流得快,

瞬息万变——变得快,过目成诵——背得快,

走路快___风驰电掣大步流星脚底生风雷厉风行

喜努无常,变换莫策,千变万化,瞬息万变

7.形容速度很快的成语速度最快的是什么成语

象流星追赶月亮一样。形容行动迅速。

明·吴承恩专《属 *** 记》第四十四回:“那一顿如流星赶月,风卷残云,吃得罄尽。”

风驰电掣白驹过隙大步流星奔逸绝尘鹰拿雁捉日行千里日月如梭

多快好省回枚速马工目下十答行蹑影追风日行千里

势若脱兔说时迟,那时快望尘追迹五行并下五行并下

逐电追风追风掣电追风蹑景追风逐电追风逐日大快人心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快步流星

快犊破车快刀斩乱丝快刀斩麻快马加鞭

六、事儿无睹是不是成语

事儿无睹不是成语,含无睹的成语只有3个——视若无睹、熟视无睹、有目无睹。

【解释】: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近义词】: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熟视无睹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漠不关心

【解释】: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 *** 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举例造句】:对于损坏公物的现象,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

【近义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习以为常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成语 过目成诵 时机 错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