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的知识,包括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流传至今
成语: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从心所欲、温故知新、疏食饮水、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舍昼夜、逝者如夫、匹夫不可夺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一个有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会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做事,我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忠诚?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我都温习了吗?”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 *** 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二、《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4、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6、发愤忘食;用 *** 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7、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 ***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8、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0、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1、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3、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4、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5、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三、《论语十二章》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三十而立
4、逝者如斯 5、不舍昼夜 6、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 ***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