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流行歌曲五线谱和五线谱流行曲100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简谱和五线谱的区别、及作用
1、简谱是法国人发明的(如果没记错的话),但现在广泛运用的只有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
2、简谱是法国一个参与 *** 的什么人发明的,他因为起草了什么宣言而被历史课本记载,但他发明简谱,业余的知道的很少,本来还下意识的认为是中国发明的呢:)
3、说到我们现在用到的简谱,很多人可能对其的历史并不是很清楚。今天小弟不才,在这里为各位说上一点关于这方面的小知识。简谱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它由一个叫做卢梭的 *** *** 所发明的。当然那时候的音符也只是初具模型而已。真正将其 *** 的归类在一起的却是三个非专业人士。一个数学教师,一个律师以及一位医生,至于他们叫什么名字我就不在多说了。那大家也许会问,既然简谱是外国人发明的,是怎么传来中国的呢?呵呵,不要着急。接下来,我就会为各位细细的来说明。把简谱从日本带到中国的人,是一个叫做沈心工字庆鸿的人。他是我国早期一位十分著名的学堂音乐家。主要从事于创造学堂的儿歌。 *** 代有很多我便不在一一列举。不过有一点,我却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这位沈老先生由这七个简谱音符所创出的一句十分有名的词句“独揽梅花扫腊雪”知道什么意思吗?那就是我们七个音符的谐音。
4、简谱也叫数字谱,是由五线谱演变而来。简谱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由大思想家卢梭更先提出。卢梭认为,虽然五线谱比较科学,但视谱和书写不大方便,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很难使用。为了便于群众 *** 音乐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记谱法。卢梭确定了简谱的构成原则,后来经过嘉林(galin,数学教师),巴黎(Paris,律师),谢维(Gh *** ,医生)三个人加以完善最终形成,因此简谱也叫“谢维谱”。
5、19世纪未,简谱传到日本,后又传到中国。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是简谱的积极传播者。他于1904年编辑出版的<校园唱歌集>,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简谱歌曲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简谱起源于欧洲,但是欧洲国家早巳放弃使用简谱,只有 *** 的一些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地区仍使用简谱,而且普及率相当高。”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 *** 。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 *** 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 *** 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 *** (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 *** 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1、简谱是法国人发明的(如果没记错的话),但现在广泛运用的只有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
2、简谱是法国一个参与 *** 的什么人发明的,他因为起草了什么宣言而被历史课本记载,但他发明简谱,业余的知道的很少,本来还下意识的认为是中国发明的呢:)
3、说到我们现在用到的简谱,很多人可能对其的历史并不是很清楚。今天小弟不才,在这里为各位说上一点关于这方面的小知识。简谱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它由一个叫做卢梭的 *** *** 所发明的。当然那时候的音符也只是初具模型而已。真正将其 *** 的归类在一起的却是三个非专业人士。一个数学教师,一个律师以及一位医生,至于他们叫什么名字我就不在多说了。那大家也许会问,既然简谱是外国人发明的,是怎么传来中国的呢?呵呵,不要着急。接下来,我就会为各位细细的来说明。把简谱从日本带到中国的人,是一个叫做沈心工字庆鸿的人。他是我国早期一位十分著名的学堂音乐家。主要从事于创造学堂的儿歌。 *** 代有很多我便不在一一列举。不过有一点,我却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这位沈老先生由这七个简谱音符所创出的一句十分有名的词句“独揽梅花扫腊雪”知道什么意思吗?那就是我们七个音符的谐音。
4、简谱也叫数字谱,是由五线谱演变而来。简谱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由大思想家卢梭更先提出。卢梭认为,虽然五线谱比较科学,但视谱和书写不大方便,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很难使用。为了便于群众 *** 音乐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记谱法。卢梭确定了简谱的构成原则,后来经过嘉林(galin,数学教师),巴黎(Paris,律师),谢维(Gh *** ,医生)三个人加以完善最终形成,因此简谱也叫“谢维谱”。
5、19世纪未,简谱传到日本,后又传到中国。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是简谱的积极传播者。他于1904年编辑出版的<校园唱歌集>,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简谱歌曲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简谱起源于欧洲,但是欧洲国家早巳放弃使用简谱,只有 *** 的一些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地区仍使用简谱,而且普及率相当高。”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 *** 。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 *** 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 *** 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 *** (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 *** 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二、流行歌曲简谱有哪些
《星星点灯》是由郑智化作词、作曲并演唱,陈志远编曲的歌曲。收录在郑智化19 *** 年12月发行的同名专辑《星星点灯》中。这首歌曲是郑智化的 *** 作品之一。
《大海》,陈大力作词,陈大力、陈秀男作曲,最初收录在张雨生发行于19 *** 年的专辑《大海》之中。张雨生是《大海》的首位演绎者,这首歌后来成为他的 *** 作之一。
《红豆》是林夕作词,柳重言作曲,王菲演唱的歌曲。收录于王菲1998年发行的专辑《唱游》当中。1999年,该曲获得 *** 十大中文金曲奖。
其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后经德国人改良,遂成今日之貌。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 *** 音阶中的7个基本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ti(中国为si),英文由C、D、E、F、G、A、B表示,休止以0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三、作曲(流行歌曲)用简谱还是用五线谱
作曲(流行歌曲)可以使用简谱,也可以使用五线谱,具体使用哪种视情况而定。
1.简谱:在中国,很多人会使用简谱记下旋律,因为简谱更方便,且在中国的流行歌曲中转调和离调用的不多。一些歌手甚至不识谱,靠耳朵听音唱歌,这时可能需要自己唱一段或弹一段录下来给歌手听。在DAW(数字音频工作站)中,乐谱编辑很少被用到,一般是用于导出。
2.五线谱:传统作曲使用五线谱软件,如Sibelius和Finale。五线谱能够更好地表示音乐的结构和元素。对于想要进行乐队演奏的人来说,使用五线谱可以更方便地阅读和演奏。在某些情况下,五线谱也被用于流行音乐的 *** ,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转调和离调的音乐部分。
总之,作曲(流行歌曲)使用简谱或五线谱都可以,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和需求来选择。
流行歌曲五线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五线谱流行曲100首、流行歌曲五线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