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 *** 之乡,锣鼓 *** 市场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6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锣鼓 *** 之乡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锣鼓 *** 之乡的知识,包括锣鼓 *** 市场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锣鼓制作之乡,锣鼓批发市场-第1张图片-

本文目录

  1. 还有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2. 威风锣鼓
  3. 鄂南锣鼓乐

一、还有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1、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象脚鼓还受到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2、傣族大鼓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在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 *** 皮鼓”之称。

3、因鼓身细长而得名。又称花鼓。瑶族拍击膜鸣乐器。瑶语称郭咚郭、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及其湘、桂、粤毗邻之广大瑶族地区。

4、 *** 族长鼓又称“杖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公元4世纪时,细腰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而后又东传 *** 。在我国 *** 族人民中广为流传。

5、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其式样和演奏 *** 与 *** 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为壮族的一种古老击乐。常用于民间歌舞伴奏。

二、威风锣鼓

家住山西时,最难忘的就是霍州威风锣鼓。

锣鼓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中国的打击乐器根据 *** 材料的不同,分为金属、竹木和其它三种。锣是用铜冶炼而成的,属于金属类的打击乐器,其音洪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最早使用铜锣的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到公元前二世纪左右,随着各民族文化交往的日益加强,铜锣逐渐向中国内地流传。铜锣在战争中应用比较广泛,古代的军事首领们经常用铜锣来指挥 *** 作战。中国古代的军事术语“鸣金收兵”中的“金”就是古代铜锣的别称。

鼓的出现要更早。从如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早期大墓出土的土鼓为例)。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据《礼记·明堂位》的记载,“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 *** 助威之用。相传黄帝 *** 蚩尤的涿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纪》)。“击鼓杀敌、鸣金收兵”是我们在传统评书中常听到的话语。

威风锣鼓是诞生和流行于晋南临汾霍州市、洪洞县、汾西县等地的一种民间打击乐表演。由于其鼓声如雷,威风凛凛,所以叫做威风锣鼓。霍州更是威风锣鼓之乡,霍州威风锣鼓有着“华夏之一鼓”的美誉。

相传隋末李渊亲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义师甲士3万自太原挥兵南下,目标直指关中。大军之一站到达霍邑,遇到隋军顽强抵抗。连日大雨,又赶上粮草缺乏和后方吃紧,李渊信心受挫,几乎要打退堂鼓。关键时刻,李建成、李世民力主进军,帐下谋士提出妙计。李世民以威风锣鼓演兵布阵,作战时一举大获全胜。锣鼓队被李世民赐名“威风锣鼓”,自此流传后世。

我是被霍州威风锣鼓深深震撼了的!

上初中时,冬天里常常听到村里的锣鼓队训练。为什么要打鼓呢,原来是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作准备。春节和元宵节都是我国的传统假日,但春节和元宵节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家家户户要团聚,共度除夕,吃饺子,以家中活动为主。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日,处于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中间,是一年中之一个月圆之日,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时节。元宵节的传统节目是观灯,以户外活动为主,自古就是年轻人逛街赶热闹的日子,有“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传统。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霍州城只有一件事——敲锣打鼓打威风!在霍州我们称之为“闹红火”!

上初二时我之一次去霍州城看“红火”,真是大开眼界。十五一大早,各乡各村的人三三两两的汇集到公路上,骑车的、走路的,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霍州城奔去。到了霍州城里,早已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霍州城长长一条大街设了18个 *** 台,从鼓楼前一直排到东大街,每一个 *** 台前都挤满了观众。卖麻糖、米花糖、烧饼等小吃和兜售玩具的小商贩在人群边缘穿 *** 着做着生意。霍州县城,每个村子几乎都有威风锣鼓队,大的锣鼓队多达上百人,小的几十号人。锣鼓队到每一个 *** 台都要奋力演出,台上评委负责打分。对表现出色的锣鼓队员要奖励大红绸一条,比赛结束后根据红绸多少领取奖金。水平更高的鼓手已有几条大红绸挂在身上,十分亮眼。就见 *** 台的人又来送红绸了,鼓手敲得更加起劲!

威风锣鼓共有锣、鼓、钹(镲cha)、铙四种乐器。锣最多,鼓次之,钹又次之,铙最少,大体为14、8、6、4之比例。锣鼓队员是清一色的农家子弟,身穿统一的运动服,戴着深深的墨镜,精壮冷酷。表演时,演奏队伍列成方阵、圆阵或梅花阵等图形,鼓手在队伍中间,身挎扁鼓,两只鼓槌头上嵌红综,敲起来鼓声动人心魄,让人的血液沸腾。锣手们围在鼓手周围,人手一面青铜大锣,敲起来声音不大,发出沉闷的低音。几十面锣同时击打,便发出了雷鸣一般的声音,引起观众心脏的震动。到 *** 时,立于队伍后方的拍钹者便将钹举过头顶,击钹后翻腕45度,再击再翻腕,铜钹不停转动,钹碗中红、黄绸布不断飘飞,甚为壮观。表演到精彩之处,只留下单纯的鼓声。鼓手们聚在一起,连续不停地重重击鼓,一忽儿右手举起空中一绕,这叫“单挽花”,一忽儿双手轮回在空中一绕,这叫“双挽花”和“交替挽花”,一忽儿,右手将鼓槌扔到空中,落下时快速接住顺势下击,鼓点丝毫不乱,看得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 台前更是人潮汹涌,兴奋的观众们涌过来、挤过去,身不由己。霍州城的 *** 并不担心会出现群体 *** *** 件,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负责维持秩序的 *** 带着墨镜,手里有一根竹制的扫帚条子,在人群前面来回巡视。看哪里人挤得厉害, *** 就过去甩着扫帚条子真真假假一顿猛抽,人群立刻退了开去。自然也有挨了抽的人不服气,找 *** 理论,往往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种维持秩序的方式虽然粗暴了一些,但却十分有效。在霍州那些年,真没有听说元宵节出了踩踏亡人事故的。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人员 *** 件时,我突发奇想,如果霍州 *** 在场,伤亡是否会少一些,甚至不出现 *** 。

十五的威风锣鼓敲了一天,我们沿着十八个 *** 台,一个一个地看过去。兴奋了一天,震撼了一天,不知疲倦。那像黄河奔涌一样的锣鼓声,回响在耳边很久很久。初三的寒假,锣鼓声伴随我们度过了一个学习的假期。夏天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

后来,霍州威风锣鼓名声逐渐在国内打响。1988年,霍县(今霍州市)300人的威风锣鼓队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农 *** 动会开幕式上一鼓成名。

1990年,中国举办第十一届 *** 运动会。开幕式上,由410人组成的威风锣鼓队率先登场。威风锣鼓队阵容宏伟,气势磅礴,精彩的演出蜚声海内外。

1991年已不再是“豪情壮志在我胸”的我在临汾三中复读,前途未卜的迷茫伴随着刻苦攻读的学习生活。寒假初六就开学,十五是在临汾过的。正月十五那天我给自己放假,上街去看威风锣鼓队汇演。听着像战鼓一样刚劲有力的声音,看着一个个全身投入的鼓手,我感到强烈的信心、无穷的力量随着鼓声渐渐融入自己的身体。第二天,临汾日报上刊登了一张威风锣鼓表演的特写照片,题名为《鼓魂》。这个名字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知音感。当年七月 *** ,我以超出本科线33分的成绩考入南京一所重点大学。

1993年暑假,和同学坐火车返家。在浦口站上来一支百多人的队伍,满口熟悉的霍州口音。询问之后,才知道他们是刚从新加坡访问演出回来的霍州威风锣鼓队。这些年轻、粗犷的汉子都是之一次走出国门。他们在车厢里摆开了酒杯,互相喧闹着纷纷讲述着出国感受,表演着节目。豪放的 *** 格、自信的面容充满着霍州人的自信和骄傲。

1995年我作为地方大 *** 参军入伍,到山西忻州大 *** 训练大队参加集训。结业典礼上的一个节目是800人军体拳表演。广场处于山谷中,展开队伍时一排一排走开去,正步声在山谷中回荡。这场景给我的感觉与威风锣鼓队表演十分相似。由军人来表演威风锣鼓应该是最合适的吧。我多么想在锣鼓队中做一名鼓手啊!

但参加威风锣鼓表演,是我多年没有实现的夙愿。入伍后,我参加过很多次重大科研或文化活动,却没有机会参加或组织锣鼓表演。虽然没有机会组建一支威武勇猛、所向披靡的威风锣鼓队,但我将全神贯注、舍我其谁的鼓魂精神带到了工作中。

今年 *** 开始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 *** 工作,作为一名军人,我们将走向新的征程。“世纪军改”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三十万分之一”,有的人忧心忡忡,有的人彷徨观望。在略有些不踏实不稳定的心情中,我依稀听到灵魂深处的战鼓声。

梦中,我作了威风锣鼓队的鼓手了!带领着一百多名精壮的汉子,聚在一起,用力挥舞着鼓槌,使劲地敲着、敲着……

三、鄂南锣鼓乐

1、锣鼓乐就是指全部使用打击乐器演奏锣鼓曲牌的音乐,锣鼓曲牌俗称“锣鼓点子”。鄂南就流行着许多打击乐器。

2、鼓类——脚盆鼓。大堂鼓、小堂鼓、鞭鼓(有写作“边鼓”)、建鼓(扁圆形,顺鼓直径有长柄横穿鼓周,左手执柄举鼓,右手执槌向上敲打)、扁鼓、梆鼓(有称“腰子鼓”),赤壁市农村常以麂角作槌敲打此鼓伴唱《栽田鼓》,故鼓词有“麂角打鼓响叮咚”句)、渔鼓(沿江农村流行,竹筒一端蒙蛇皮或黑鱼皮或猪“尿泡”,以手掌拍击)。

3、此外还有锣类、钹类,铜铁类、木竹类等。

4、在锣鼓乐里,并不是所有曲牌用上所有的打击乐器,而是按需要有选择地使用。鄂南锣鼓乐常用的打击乐器有马锣、小锣、堂鼓、锣、钹,有时也用鞭鼓、脚盆鼓。马锣是形成鄂南锣鼓乐地方特色的突出乐器。

5、锣鼓乐是鄂南城乡普通流行的乐类,在民间有许多应用场合,包括民间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戏灯”,故锣鼓乐又称“花灯锣鼓”;重大节日的喜庆 *** 或 *** ;民间婚丧“红白”大事;传统节日期间除“戏灯”以外的群众自娱演奏;民间剧团演出前“打闹台”。

6、鄂南各地,春节期间都有“戏灯”传统习俗。清·同治六年《通山县志》记载:“每岁元日,爆竹之声盈里巷……上元(正月十五日——作者注)前数夜,乡城皆放花灯,以竹为主,若龙若师(狮——作者注), *** 精巧,最胜为故事灯,周围制造人物数百,层砌而上,煌煌如银山,如火笋,或十台、三五台不等,锣鼓随之,曰戏灯新年。”戏灯,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民间舞蹈表演。正月是民间舞蹈表演最集中的时候。

7、鄂南民间舞蹈除全国各地都有的龙灯、高跷等流行形式外,具有鄂南地方特点的主要有:《小草把龙》、《单龙戏虎》、《戏凤凰》、《打花鞭》、《五龙拱圣》等。这些民间舞蹈用的音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锣鼓乐伴奏加入声伴(演)唱,伴(演)唱的民歌叫“灯歌”,这一部分留在以后的《民间歌曲·灯歌》集中介绍;另一种是只用锣鼓乐伴奏。

8、有些地方春节舞龙只是一条龙或多条龙灯。而在崇阳县和赤壁市随阳、通山县楠林一带,却既舞龙又戏虎,二者同时表演。锣鼓乐伴奏也有两套打击乐乐班子:威武宏大的“大打”和紧张激烈的“小打”。唐朝有一年, *** 王孙思邈在江南山区采 *** ,遇见虎神喉咙卡骨,疼痛难忍, *** 王为之医治,敷以草 *** ,疼痛即止。过后,虎神将此事告知龙王,恰逢龙王身上奇痒难忍,亦求 *** 王为之医治。 *** 王叫他将全身鳞甲张开,见其内长满山虱,捉尽后病即除。龙王虎神大喜,作龙腾龙跃状为 *** 王起舞。从此这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平安。人们为求龙王虎神世代庇佑,就在每年正月,以竹扎起 *** 灯,效龙腾虎跃状 *** 。

锣鼓 *** 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锣鼓 *** 市场、锣鼓 *** 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锣鼓 *** 市场 作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