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民歌之乡 镇巴民歌十送红军歌词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28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镇巴民歌之乡,镇巴民歌十送红军歌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镇巴县的文化
  2. 镇巴的别称是什么
  3. 《十送红军》歌词
  4. 陕西民歌有哪些
  5. 陕北民歌有那些种类

一、镇巴县的文化

有固定词曲的民歌曲目,一般用平腔演唱,流行于城乡。曲调平稳细腻,内容以叙事居多,涉及社会生活面广,歌词大部分为口头流传,如《绣荷包》、《倒采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流传于镇巴县各地,一般随彩船舞演唱,也有平时以民间小戏形式演唱。大都有固定的唱词,也有即兴演唱。主要曲目有:《新媳妇》、《石匠歌》、《刘黑子》等。

春节传统舞蹈形式之一,俗称“耍龙灯”,多在夜间表演。用竹片、麻布编组成龙状,分9至12节,糊以纸,彩绘成龙鳞。耍龙舞时,各节点有蜡烛灯,舞“龙”人用长杆举起,随着“龙”头前持红绣球人的引逗,模仿蛟龙游水戏浪,上下翻滚,奔驰,以锣鼓伴奏,使观众用燃烧的竹筒焰火烧不着龙身。清净寺至宝塔

清光绪五年(1879)建于清净寺庙门外。今为陈家滩乡周子垭缓坡耕地中。塔基平面呈六边型,每边长1.2米,共七层,中空。每层顶部六角翘首,通高12米,底层正面镶石碑一通,上书“圆寂恩师印善老和尚觉灵之塔”。另有两座小石塔,距其10米,呈“品”字而立,形状相似。

在今赤北区东南4公里与四川通江县交界处。清同治六年(1868)在此依山砌石,筑墙为关,因近有佛庙,故名。关长40米,高5米,石墙厚2米,关门上书对联一幅:“铁铸屏藩雄当蜀道,佛降 *** 威镇秦疆”。

二、镇巴的别称是什么

镇巴县,陕西省汉中市辖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被誉为陕西省“南大门”。为汉将班超的封邑,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 *** 根据地,并建陕南县,国土面积3437平方公里,境内有汉族、苗族、 *** 、 *** 尔族、壮族等民族居民,其中镇巴县是西北地区更大的苗民聚居地。县境有白天河风景旅游区,西北独有的苗家寨, *** 更大的巴山木竹林等旅游景点。[1]

三、《十送红军》歌词

1、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

2、二送红军大路旁,红漆桌子路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祝愿红军打胜仗。

3、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双拉着长茧手,心藏黄莲脸在笑。

4、四送红军过高山,山山包谷金灿灿,包谷本是红军种,撒下 *** 红了天。

5、五送红军澧水河,鸿雁阵阵空中过,鸿雁能捎书和信,捎信多把 *** 说。

6、六送红军兔儿岩,两只兔儿哭哀哀, *** 能知人心意,血肉深情分不开。

7、七送红军七里湾,七里湾中一片田,凉风阵阵稻谷香,新米上市人走远。

8、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红军哥哥莫走远,财主回来要倒算。

9、九送红军过大江,江水滔滔船儿忙,眼望江水肝肠断,穷苦百姓泪汪汪。

10、十送红 *** 回来,武陵山巅搭高台,盼望红军打胜仗,盼望亲人早回来。

11、歌曲《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 *** 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 *** 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

12、空军司令刘亚楼和部队 *** 委决定由空政文工团创编《 *** 历史歌曲表演唱》。其中有一场送别红军北上长征的内容。词作家编创了一首《十送红军》歌词给了朱正本。朱正本接到歌词被深深打动,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别红军歌。

13、他说:“我采用了回旋曲式手法重新创作,把六段歌词的谱改成每段不同的人声、不同曲调,并多次变化,以求情真意切。谱曲时,我投入了全部情感,在谱到‘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时,我也流下了眼泪。整个曲子谱得相当顺畅,总共不到一个小时。”

14、“由于当时刘亚楼司令为突出老区 *** 传统,要求我们必须注明是民歌,总团领导建议我们署上朱正本、张士燮收集整理。这样,《十送红军》就创作完成了。”

1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送红军

四、陕西民歌有哪些

1、首先感谢您对陕西民歌的热爱与关注!

2、陕西民歌,主要指陕西各地的民间说唱音乐。

3、陕西民歌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地相互影响、融合创造、发展、流传下来的。

4、陕西民歌主要分为陕北民歌、关中民歌和陕南民歌。

5、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 *** 、小调、酒歌、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 *** 最富有特色、更具 *** *** 。

6、信 *** ,又叫“顺 *** ”、“爬山调”。是陕北地区普遍流行一和种民歌行式。其基本格式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一般是上句起兴,下句点意,言简意赅,短小精炼。歌词大多是即兴编唱,采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是其突出的特点。歌词以七言为主,多用叠字、重字、重词。如“兰格英英”、“白格生生”、“红格彤彤”、“巧格伶伶的手”等等,因此常见一些不规则的八字、九字及十多个字的唱句夹杂其中。信 *** 的曲调基本上是单乐段,但其调式色彩与节奏安排却十分多样,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情调和意境。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节奏 *** ,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用高音腔演唱;一种则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旋律较平稳,细致柔和,多用平腔演唱。

7、陕西民歌小调流行于陕北榆林地区各县,数量很多,题材相当广泛,大部分调曲比较固定,多为叙事体,如《揽工调》、《走西口》、《三十里铺》等。其歌词多为分节,七言为主,采用平腔演唱。另一部分已有丝竹、打击乐伴奏,向着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发展,如清涧县的“道情”、米脂县的“碗碗腔”、神、府的“二人台”等。小调大多语言质朴生动,曲调深沉优美,情绪刻划细致准确,篇幅较大。

8、陕北民歌小曲主要是流行于榆林城内的一种不化妆、不表演的坐唱歌曲。它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吸收了清、明两代南方来榆官宦带来的苏州丝竹、湘潭小曲等江南曲调,又逐渐的渗入陕北当地山歌民曲,不断发展演变而成。歌曲题材主要采自市民阶层生活,以 *** 雪月、男女情爱、闺中思春、忠臣良将为内容。喝词结构严谨,文辞华丽,也讲究平仄辙韵,文人创作气息颇浓。被誉为沙漠绿洲中的一泓清泉。

9、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的 *** 、剥削的反抗,特别是 *** 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 *** 历史资料。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还有,石匠们用歌声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农民们用歌声驱逐寂寞和忧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吐心中哀怨。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此外,陕北人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进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乃至丑闻千里,以歌传之;奇人怪事,以歌颂之。

10、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北山以南的关中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1]。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影响更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一般小调”,有用丝弦伴奏的“丝弦小调”,有秧歌调、旱船、竹马、打连厢、对于秧歌等“社火小调”,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猜拳调、念词等“风俗小调”,有童谣、 *** 谣等“儿歌”。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但以反映各种社会矛盾,爱情生活以及传说故事的为多。关中民歌的歌词以五言、七言为主,小调歌词的分节形式则多以“数”为序而联缀。

11、陕南民歌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 *** 。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山青水秀的感觉。在演唱风格上,陕南民歌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陕南民歌在演唱 *** 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演唱技巧,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清秀和抒咏情绪。

12、-----陕西民歌之陕北民歌,信 *** 部分列举

1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西民歌---信 ***

14、上一道道坡下一道道梁陕西民歌---信 ***

15、叫一声哥哥你快点走陕西民歌---信 ***

16、这么好的 *** 见不上个面陕西民歌---信 ***

17、这一回分手这么难陕西民歌---信 ***

18、爱 *** 不怕人笑话陕西民歌---信 ***

19、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陕西民歌---信 ***

20、尘世上灭不了人想人陕西民歌---信 ***

21、出门的哥哥天照应陕西民歌---信 ***

五、陕北民歌有那些种类

1、民歌分类一、陕北民歌的种类陕北民歌按演唱内容、形式和体裁大致可分为号子、信 *** 和小调

2、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歌,通常是在集体劳动时歌唱。陕北的号子主要有黄河船T号子和打夯、打硪号子等。黄河从青海发源,流经甘肃、宁夏、 *** 三省,至陕北府谷县沿晋陕大峡谷奔流而下,船工多往返于晋陕两岸,靠摆渡和短途运输为生。最著名的黄河船工号子是《黄河船夫曲》。

3、信 *** 是陕北地区最主要、最有 *** *** 的民歌体裁。信 *** 的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比较 *** ,音区较高,音乐跨度较大,下句比较收拢,旋律曲折下行,表现出叙事 *** 的特点。信 *** 的曲调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音调高亢 *** 、节奏比较 *** 的山歌类型,一种是音调平和舒展、节奏匀称规整、结构较严谨的小调类型。

4、小调也称小曲,结构形式比较规整,曲调比较委婉流畅,具有曲折、细腻的表现特点。陕北小调可分为一般小调、丝弦小调、秧歌小调、风俗小调和吟唱调。小调是经过民间艺人艺术加工的一种城市民歌,它的范围包罗极广,结构较完整,是陕北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一种类型。

5、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 *** 、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 *** 分为高腔和平腔。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传统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 *** 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让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6、

镇巴民歌之乡 镇巴民歌十送红军歌词-第1张图片-

关于镇巴民歌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镇巴 民歌 红军 歌词 歌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