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莱芜中国生姜之乡这个问题,莱芜2023大王庄生姜 *** 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莱芜盛产什么
1、莱芜市地处山东省中部,莱芜古称嬴、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 *** 军曾在此发动了著名的“莱芜战役”。上世纪60年代是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现在是以钢铁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是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并且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和“中国黄金 *** 之乡”。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莱城盛产“三辣”——生姜、大蒜、鸡腿葱以及蔬菜、粮油等农产品。莱芜的种植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如今,莱芜生姜连续三届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早在1961年,这里就被列为山东省生姜、大蒜、大葱商品基地,根据 *** *** 指示,全国“三辣”会议在这里隆重召开。莱芜的大红袍花椒,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与生姜、大蒜、大葱一起并称为莱芜的“三辣一麻”,麻辣九州,香飘四方。莱城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和“中国花椒之乡”。
3、近几年来,莱城区立足农产品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储藏、购销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撰文,铁名】
4、庙子粉皮,已有三百多年的加工历史,传说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撰写《十全记》书时,御厨每天用庙子粉皮炖鸡,让乾隆帝用膳,以保证他大脑供血,后乾隆知晓炖鸡的搀货粉皮来源于莲花山脚下的庙子村,于是,便在文武大臣面前风趣地说“没有庙子粉皮炖鸡,就没有朕写的《十全记》。”由此在民间广泛流传出许多庙子粉皮与乾隆帝的《十全记》书的感人传说,从此,庙子粉皮这一百姓当家产品,便被推举为朝廷贡品。
5、庙子粉皮选用莲花山脚下纯天然、无污染、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的地块,所产的优质甘薯加工而成。其产品特点:无激素、无 *** 、光亮透明、耐煮、韧 *** 强,味道香甜纯正、口感好。
6、经常食用,能充肌肤,去肌死,破宿血,软化血管,增强皮肤弹 *** 。具有养生、开胃、健脾、补虚、益气、滋肾、 *** 、清热除湿、预防阴冷、调节平衡 *** 酸碱等保健作用,该产品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抑制大脑衰老,强体活血、润肠、通便的上等保健食品。【撰文,田茂泉】
7、莱芜香肠也叫南肠,做南肠,当年有大名鼎鼎的顺香斋。顺香斋的创始人叫苏志亭,是济南历城人,祖上就是经营香肠的,但是生意并不是很好。清朝末年,苏志亭举家迁到博山。那时的博山已经是个繁荣的城市,手工业发达,作坊遍布大街小巷,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可是做了几年,生意并没有多大起色。苏志亭又迁到了莱芜城北的吐丝口,也就是今天口镇。吐丝口历史上是个有名的集镇,在宋代就是齐鲁蚕丝的主要集散地。清末的吐丝口虽已衰落、繁荣程度难比博山济南,却也算是热闹的地方。苏志亭就是在这里,一手创出了顺香斋和莱芜香肠。莱芜香肠的原料,原是一种莱芜当地产的、叫做“莱芜黑”的黑猪猪肉。这 *** 通体乌黑,特别好养,母猪产仔多,还不挑食,吃糠咽菜也能长得一身好膘,因而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其主导产品“顺香斋”牌南肠因其用料考究, *** 精良,味美可口,别具味道等特点,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获得了普遍的赞誉,先后荣获“山东省优质食品”、“山东市场畅销产品”、“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山东省旅游商品十佳品牌”等荣誉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青睐。【撰文,铁名】
8、莱芜三辣莱芜种植花椒的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北魏时期就有栽植花椒的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已开始大量栽植,之后常种不衰。主要栽植品种有:香椒子、大红袍、小红袍、青皮椒、大花椒等。
9、莱芜花椒具有高产、优质、适应 *** 强、树势健旺、果穗紧密粒大、出干皮率高、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等特点。花椒皮中各类挥发 *** 芳香物质含量高达9%,不仅是提炼 *** 高级食用香精的好原料,而且是上等的食用调味品;花椒 *** 含油量高达30%,花椒皮和 *** 均可入 *** ,具有开胃、健脾、增强体质之功能。
10、莱芜生姜、大蒜、鸡腿葱与莱芜大红袍花椒并称为莱芜“三辣一麻”,莱芜大红袍花椒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1971年,莱芜被列为山东省花椒商品基地县,1998年莱城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二、莱芜的历史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24万,辖莱城区、钢城区、1个省级高新区和5个省级园区,19个乡镇(办事处)。
莱芜古称赢、牟,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三千多年的冶炼史。
境内汶阳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完好的齐长城比秦长城还早400多年,春秋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莱芜。
莱芜还是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的故乡。
铁矿石6.5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铁精矿粉品位达到62-66%;煤储量5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市之一;花岗石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莱芜黑"花岗石板材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珍品"。
?莱芜是"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全市钢铁生产能力700万吨、深加工能力 *** 万吨,大H型钢、中宽带、轴承钢、齿轮钢和粉末冶金等主导产品深具加工潜力,全市形成了从铁矿开采到生铁冶炼到炼钢轧钢、从加工铸造到机械制造到新材料生产完善配套的钢铁产业体系,进一步拉长了钢结构加工、汽车配件加工、板带加工、环保机械加工等钢铁产业链条。
莱芜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黄金 *** 之乡"。
"莱芜三辣"(生姜、大蒜、鸡腿葱)、"莱芜三黑"(黑猪、黑鸡、黑山羊)深具开发潜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
同时,纺织、造纸、建材等产业也较发达。
莱芜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先后获得"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
境内拥有磁莱、辛泰两条铁路线和泰莱、博莱、莱新三条高速公路,第二条济青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中。
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距青岛港240公里。
城市建成本地 *** 网、移动通讯网、光缆传输网、国际互联网、数据通讯网等多功能全覆盖的现代化通讯 *** 。
莱芜电厂和莱城电厂装机总容量达200万千瓦,莱芜电网成为山东电网西电东送、南电北送的重要通道。
城市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及污水处理功能齐全。
莱芜风土人情淳厚质朴,人民诚实勤劳,热情好客,重商亲商,讲求实干。
近年来,莱芜市委、市***提出大力发展 *** 型经济,把 *** 引资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把"两个基地"建设作为强市之基,把环境作为莱芜发展的生命线,把市场化 *** 和机制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借助外力、启动民力、依靠大企业的力量、发挥市场的力量,更大程度地凝聚发展合力,加快建设"绿色钢城"。
? 2003年全市GDP完成170.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6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其 *** 口1.9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56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8469元、3844元。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l05.2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10.74%、93.8%,均位居全省前列。
1-8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31.9%;国税市级以下收人总额位居全省第14位,增幅居全省第3位;地税总额增幅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73亿元,进出口总额3 *** 69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53. *** %、104.4%;实际利用外资7515万美元,同比增长91.5%。
历史沿革: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
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今城东10公里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今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
秦置嬴县(治所在今城子县村),属济北郡。
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今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故址在今淄川东南21、5公里的口头乡城子庄。
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
北魏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今南文字村。
同时撤消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
北齐天宝七年,撤消牟县,并入博平县。
隋 *** 皇十六年,复置牟城县,大业初年又并入嬴县,从此牟县再未出现。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消嬴县,并入博平县,从此嬴县再未出现。
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于北魏嬴县故城(今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
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今莱芜市境内。
元和十五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
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
金代,废除设在今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南迁至莱芜监旧址,属 *** 州。
1941年, *** *** *** 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东、莱南三县, *** 胜利后恢复原貌。
1983年8月,经 *** 批准,撤消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 *** 市代管。
19 *** 年11月,经 *** 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30个乡镇、办事处。
2000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批准,莱芜市将所辖30个乡镇、办事处,合并调整为4个办事处、14个镇、1个乡。
莱芜是 *** 老区,是沂蒙山 *** 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因 *** 元帅、粟裕将军指挥的"莱芜战役"而名载史册。
莱芜的解放揭开了莱芜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在中国***的领导下,莱芜人民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使莱芜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莱芜地处济南、 *** 、曲阜、淄博和胶东之间,受孔孟文化影响较深,重礼仪,讲诚信。
莱芜风土人情淳厚质朴,人民诚实勤劳,热情好客,重商亲商,讲求实干。
长勺文化再现了殷商时期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风貌;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来此观礼;管鲍曾在这里分金。
这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龙凤梳"和汉代三铢钱范;有民间奇物"宝葫芦"和扁豆秧拐杖;有闻名于世的"齐长城"遗址。
这里还是著名的奴隶 *** 领袖柳下跖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曾发生过著名的"长勺之战";四十多年前,又以震惊中外的"莱芜战役"名载史册。
三、山东十大生姜产地排名
10、山东泰山大姜。中国生姜的主要生产地在山东,特别是山东半岛地区,一直以来就有世界生姜看山东之称。其中山东莱芜市是中国更大生姜出口基地,生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量近50万吨,具有蕴藏加工企业600多家,生姜远销日本、欧盟、美国、中东、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山东省平度市正在建设全国更大的生姜交易市场。
四、中国哪里产的姜比较好
1、咸丰活龙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等地产的姜比较好。
2、姜原产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植株只能无霜期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3、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 *** 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4、姜原产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植株只能无霜期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5、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根茎供 *** 用,鲜品或干品可作烹调配料或制成酱菜、糖姜。茎、叶、根茎均可提取芳香油,用于食品、饮料及化妆品香料中。
关于本次莱芜中国生姜之乡和莱芜2023大王庄生姜 *** 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