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枫歌曲?晚枫歌

牵着乌龟去散步 歌曲 3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秋枫歌曲,晚枫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关于爱国的儿童歌曲有哪些
  2. 郑秋枫的风格特征
  3. 蓝精灵之歌歌词

一、关于爱国的儿童歌曲有哪些

1、爱国主义的儿童歌曲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2、《我和我的祖国》(词曲:张维作曲:郑秋枫)

3、《我爱北京 *** 》(词曲:吕其明)

4、《七子之歌》(词曲: *** *** 联合总会)

5、《我们爱祖国》(作词:管桦、作曲:冯柏铭)

6、《我们是 *** *** 人》(作词:胡宏伟、作曲:傅庚辰)

7、《我们走在大路上》(作词:管桦、作曲:郑秋枫)

8、《祖国,我永远热爱你》(作词:管桦、王世光作曲:郑秋枫)

9、《今天是你的生日》(作词:管桦、任红举作曲:郑秋枫)

10、《爱我中华》(作词:乔羽作曲:刘炽)

11、《映山红》(作词:阎维文、傅庚辰作曲:徐一鸣)

12、《 *** 》(作词:李天培、郝吉坤作曲: *** )

13、《我的祖国》(作词:张维作曲:郑秋枫)

14、《众手浇开幸福花》(作词:魏宝贵、徐一鸣作曲:徐一鸣)

15、《祝福祖国》(作词:王莘作曲:王莘)

16、《我们是黄河泰山》(作词:管桦、张鹤作曲:李群)

二、郑秋枫的风格特征

1、郑秋枫的器乐作品,就像他的那些声乐作品一样,反映着作曲家鲜明的个 *** :关于用民间曲调,即使按作曲家讲是纯粹的创作曲调,仍流露出民间意韵的音调;长于抒情的旋律风格,长音与宽广的气息律动;作为军旅作曲家,长期的 *** 生活,为 *** 创作的实践,使作品有着浓郁的军人气息,尤表现在鲜明的节奏,强烈的低音动力感方面。任何作品的创作,都对那个时代有所反映,作者在大环境下的创作氛围中产生的主观愿望,在那个时代大环境背景下所催生出来的创作群体的愿望,在郑秋枫的器乐作品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出来。

秋枫歌曲?晚枫歌-第1张图片-

2、舞剧《五朵红云》的创作最能反映这一点。当人们经过1958年 *** 时代的'洗礼',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是当时年轻人所共有的。郑秋枫当时并未 *** 进行过作曲方面的学习,他那时的学习充其量是在演奏和指挥实践中对作曲知识的积累,之所以敢于写作这样的大型作品,除年轻人的热情外,与当时全国范围的敢想敢干的创作精神和愿望有关。

3、在我国建国初期的一批中小型管弦乐作品中,如刘铁山、茅沅《瑶族舞曲》(1953),王义午《貔貅舞曲》(1954),葛炎《马车》(1954),李伟才《中 *** 歌组画》(1955),施咏康《黄鹤的故事》(1955),李焕之《春节序曲》(1956),陆华柏《康藏组曲》(1956),辛沪光《嘎达梅林》(1956),刘守义、杨继武《欢庆胜利》(1956),这些在当时颇有影响的作品,其作曲者除个别是当时音乐学院的 *** 外,其余大部分作曲者从严格意义上讲并非都科班出身的专业作曲,但从他们这些现在看来略显稚气的作品中,透露着一股创作的朝气。他们共同的创作特点是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及其民族风格或地方特色,在音乐的结构、和声、织体、配器等各方 *** 有典型的欧洲古典主义的特征,均衡对称,单纯严格,清晰和谐,不尚修饰。在管弦乐领域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特征与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民歌合唱的发展,也就是具有民歌风格或采用民歌旋律加以改编的合唱是同步的。

4、在这一全国范围的创作背景中产生的舞剧《五朵红云》的创作,其技术特点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郑秋枫写的这场音乐共分2部分。之一部分热烈欢快,有着强烈的民族舞蹈律动和节日喜庆特征,主题采用五声音阶,实际上是一个四音音列:1 2 3 5,强烈的节奏动力,将少数民族节日夜晚篝火欢聚的情景展现出来,这一特点也是当时国内管弦乐作品创作中最为提倡和最有广泛影响力的特点之一。第二部分是完全抒情的格调,与之一部分形成对比,这种对比也符合一般人们的审美取向,对比中所取得的均衡对称的态势,也是当时创作中所常用的。这部分中有一段极为抒情的段落,采用长笛与大提琴的二重奏,表现男女恋人间、兄弟姐妹间的一种意亲密。这段抒情二重奏使人很容易想到与《五朵红云》创作于同一年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小提琴与在提琴对答的二重奏,这种巧合正说明了当时国内创作中的一种共 *** 手法。

5、这种鲜明的民族风格,即当时国内创作中所倡导的时代风格,一直在郑秋枫的作品中延续着,这从作曲家的《嬉戏》、《鹭岛之春》、《瑶山吟》、《石鼓与叮咚》,起到八十年代的《珠海渔女》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曲家在管弦乐创作初期所形成的民族风格这一个 *** ,正是我国大多数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作曲家所一直保持的,也是郑秋枫器乐创作中突出的一点。郑秋枫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声乐、器乐作品,其突出特点就是旋律气息的宽广悠长,这一旋律特征可以说贯穿了郑秋枫创作的一生。人们从他的 *** 作《颂歌献给 *** 》中那气贯长虹的单音长音,可以看到作曲家对长音的极端运用,使人们想起刘炽于1943年根据'陕北道情'音乐改编的歌曲《翻身道情》,歌曲中那单音长音的宽广展示,增添了作品的多少动人魅力和地方特色。这种手法在郑秋枫的作品中,已成为其旋律风格的形成主体。

6、《鹭岛之春》的音乐除了采用了闽台的芗剧音乐素材,增添了地方特色外,其长于抒情的长线条旋律是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东西。这个旋律宽广舒展,极具北方民族的豪爽之气,听不到矫揉造作之音,然而这个旋律又与整个作品的南方气息如此地协调,融合得如此完美。尽管我们在作品的中部听出了作曲家为表现南方民族的细腻小巧,而采用了一些特定的滑音奏法,但整个作品的张力,仍然是由长音的旋律线与低音主、属音交替所带来的亢奋情绪的对比所形成。

7、《嬉戏》中,首、尾两部分欢快的曲调,并没有淹没乐曲中段以长音为特 *** 音的3/4拍的节奏律动:561︱353-︱,每一乐节最后的长音,特别是八分音符与二分音符在节奏律动上的落差,不仅形成了音乐的推动力,同时也展示了作曲家的个 *** 旋律风格。尽管作曲家称这仅是一首习作,但作品的完美 *** ,已超越了习作的特定含义。另一首小提琴作品《思念》,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8、《珠海渔女》在作曲家的舞蹈音乐作品中,是一部具有较完整构思的、接近纯音乐的作品,作品写于80年代,保留了郑秋枫作品的一般旋律个 *** 。从作品中的那些不协和音的大胆运用,那些具有欧洲调式音乐风格的旋律片断的出现,人们已强烈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同时,在管弦乐不协和的和声语言背景下,高胡领奏的出现,又平添了几分中、西交融的特点。不夸张地讲,对于高胡与西洋管弦乐队的结合(尽管在此曲中仅为一小段),这部作品可能是这一结合的较早探索之一,人们从高胡悠闲的领奏中,体味到了南国的特色。然而全曲中引人注目的,仍然是作曲家那一贯的旋律特点,无论是从朦胧的引子中,之一部分、第三部分高胡的旋律中,还是从第二部分中段的四拍子抒情旋律中,长气息的抒情气质构成了旋律的主体。与这些形成鲜明对 *** ,是作品第二部分的谐谑曲 *** 质的活跃曲调,旋律作了某些器乐化的处理,由此更映衬出了作曲家那抒展 *** 旋律的特色。

9、在贯穿郑秋枫个 *** 旋律之中的,是那些极富色彩和魅力的以五声音阶为主构成的曲调框架,即使按照作曲家讲的'纯创作 *** 的旋律',也没有脱离中 *** 族的音阶调式特点,更不用讲那些原来就取自民歌素材的旋律。《瑶山吟》所采用的瑶族民歌,其短音后面必定出现长音的旋律内核,可能是吸引作曲家的重要一点,果然,郑秋枫选用的这首民歌主题在进行变化处理时,作曲家特别注意发挥了在三拍子中的一短一长的变化。世界上有许多作曲家在选用民间音乐时,往往自觉不自觉的注意到去选取那些符合自己旋律个 *** 的音乐素材,即符合自己审美取向的音乐素材,和自己的审美取向得一致。如美国作曲家科普兰,他在选取民间音乐时,就注意到了对民间音乐的取舍和改编,是基于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的创新思想和动因。显然,郑秋枫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有时作曲家创作时不自觉地流露,潜意识的表现可能正是他们最真实地反映。

10、《团聚》是写的最晚的一部作品,全曲在三段式的结构框架内,清晰地表现着调式的对置。A段、再现A段,采用大调,五声音阶;B段,采用小调,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上,然而郑秋枫仍注意突出中国五声音阶的特点,五声之外的偏音具有一种特定的色彩提示。郑秋枫的大部分管弦乐作品都是为舞蹈写的音乐,而这些舞蹈也多是描写 *** 生活的,这使人们想到了苏联红旗歌舞团,罗马尼亚'多依娜' *** 歌舞团那些反映 *** 生活的雄壮悍健的舞蹈。郑秋枫的这些舞蹈音乐所描绘的舞蹈场景也多如此,因此当人们脱离开舞台视觉之后,静心听音乐,便感到作品的结构感过于强烈,包括《五朵红云》,《珠海渔女》这样有着自己完整音乐结构的作品也不例外。难怪世界上很多作曲家在为舞蹈写音乐时,总怀有一种顾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就曾对自己写作舞剧《阿巴拉契亚之春》有过一番感慨:'多么莽撞,花费时间为一个现代舞去写35分钟的伴奏音乐,要知道,大多数的芭蕾和它们的音乐是怎样短的寿命'。

11、正是在这一创作背景下,郑秋枫的这类作品由于舞蹈的制约,其结构感略显单调,对于这种缺憾,作曲家显然已经注意到了,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加以调整。《女兵》中,在三部分的结构中,增加了突破结构的公式化而作的弱化结构的一些处理,如削弱结构上的节奏方面的强烈对比,使抒情的中部仍带有强烈的节奏感,全曲统一在热烈的情绪中,等等。

12、在这类舞蹈音乐作品中,强烈的节奏感已成为必然。《篝火与鼻箫》、《女兵》、《珠海渔女》、《回旋曲--行》(甚至包括《鹭岛之春》),强烈的节奏赋予作品部队般的战斗气势,部队式的火热生活场景,而利用低音区的主、属音交替进行,是造成这一 *** 的常用手法。在此同时,加强打击乐,特别是小军鼓的使用频率。《回旋曲--行》似乎将此种手法用到了极端,不管主题也好, *** 部也罢,一概辅之军乐般的打击乐节奏,直至出现少先队的军鼓号声,军旅特色跃然眼前,当然,这与作品是为一个队列进行而作有直接关系。

13、《石鼓与叮咚》是全部10首作品中唯一一部 *** 音乐选段,受 *** 内容的制约,整首作品充满了原始的野 *** ,有着缥缈的神秘感,使人很容易联想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作品中,作曲家通过不协和音与打击乐的运用,十分完好地表达了主题思想,这里打击乐的运用已没有了强化节奏的意义,而是作为音乐旋律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雕塑人物 *** 格的内涵。作品虽短小,但已有了某种现代音乐的味道。这不由让人想起同一时期施万春为 *** 《雾界》所写的那充满神秘感的音乐。

14、郑秋枫的大部分器乐作品,在音乐结构上主要采用传统曲式结构,其中对比结构的作品居多。在和声上遵循传统的古典功能和声,不协和 *** 一定要有解决,调 *** 不可跑得太远,一般在一级关系调之内。但在《珠海渔女》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协和的半音 *** 的上行进行,这种不协和 *** 与广东民歌式的主题旋律有很大关系。类似的情况,可以在冼星海的根据广东民歌改编的合唱《渔民歌》中看到:采用平行三度半音下行的背景式的伴唱与五声音阶旋律的男声领唱的交融。节奏感强烈,是郑秋枫器乐作品的一大特点,而其突出的旋律个 *** :以长音为主,以短音为辅,以宽节奏为主导,以紧节奏为调整,是作曲家更具 *** *** 的特征。

三、蓝精灵之歌歌词

1、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2、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伶俐

3、他们 *** 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

4、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

5、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6、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

7、他们 *** 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

8、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

9、《蓝精灵之歌》是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的歌曲。该歌曲是1983年广东电视台引进的动画片《蓝精灵》的配套歌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一首百分百中国原创的配套主题歌,并曾获首届全国少儿歌曲作品比赛银奖。

10、1983年,广东电视台引进了动画片《蓝精灵》,效仿当时 *** 的流行做法,也给外国动画片配上了本土主题歌。广东台特别邀请 *** *** 部战士歌舞团来创作这首主题歌。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蓝精灵之歌

关于秋枫歌曲,晚枫歌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歌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