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战友重逢歌曲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歌曲巜又见老战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送战友歌词
送战友,走四方,我们的歌声最嘹亮。在一起,好时光,情谊永不忘。送战友,走四方,我们的歌声最嘹亮。在一起,好时光,情谊永不忘。送战友,走四方,我们的歌声最嘹亮。在一起,好时光,情谊永不忘。我们唱着歌,我们相拥在一起,眼中的泪止不住的流。再见战友,我们挥挥手,相信会有重逢的时候。
送战友,走四方,我们的歌声最嘹亮。祝福你,好战友,未来多珍重。送战友,走四方,我们的歌声最嘹亮。在一起,好时光,情谊永不忘。送战友,走四方,我们的歌声最嘹亮。在一起,好时光,情谊永不忘。我们唱着歌,我们相拥在一起,眼中的泪止不住的流。再见战友,我们挥挥手,相信会有重逢的时候。
送战友,走四方,我们的歌声最嘹亮。送战友,走四方,我们的歌声最嘹亮。祝福你,好战友,未来多珍重。送战友,走四方,我们的歌声最嘹亮。在一起,好时光,情谊永不忘。送战友,走四方,我们的歌声最嘹亮。祝福你,好战友,未来多珍重。送战友,走四方,我们的歌声最嘹亮。在一起,好时光,情谊永不忘。
歌曲为 *** 《戴 *** 的旅客》的主题曲。歌词表达含泪式离别情和期待佳讯情,是浓浓战友情,影响甚大,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歌曲《今天你要走》是温博2012年收录到《大美草原》专辑的经典歌曲之一。歌曲版权依然是词曲作者拥有。这首歌曲主要描写了每年一度退伍时候的情景。感人朴实的歌词,婉转的旋律,让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军人的伟大。
《离开部队的那一天》这首歌,也许只有当过兵的人才会体会这种感觉,当兵的兄弟之情,这时都已饱含在泪水里了。这首歌97年荣获年度十大金曲奖,98年荣获 *** 雷剑杯MTV大赛优秀作品奖。
二、送战友是什么歌
1、《送战友》是小曾写下自己的军旅生活而作的歌。
2、真心相爱的军人 *** ,永远更爱刑涛的郎林! *** :2945208
3、军人是我最崇拜的偶像,2年后我也将要参军!
4、小曾的原名为曾德洪,因为大家都习惯叫他小曾,所以就成了他的艺名。
5、小曾生于江西省井冈山下的遂川县,从小喜欢音乐,会弹吉他、拉二胡、拉小提琴,还爱把心里想的事写出来。
6、他高中毕业报考了江西师范大学音乐系,预赛、复赛都通过了,成绩挺不错,却在决赛被刷下来,小曾落榜了。正当他心灰意冷时,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
7、小曾毅然报名参军,入伍来到了福建省福清的某高炮旅服役。在部队,由于小曾的歌唱得好又会识谱,新兵连时小曾就代替班长开始教歌了。
8、新兵下连时,连长、 *** 一致看好了这个有特长又听话的小兵,把他留在了身边,留在了教导队。在教导队里,小曾当了三年新训班长兼教歌员,也写下了他的军旅传奇。
三、战友相聚的歌曲有哪些
1、《战友重逢》是傅晓创作的一首歌曲,描写了多年不见的战友重逢之时的喜悦心情和无限的感慨,以及战友之间的相互祝福和同甘共苦的心愿。
2、《为了谁》的创作就是为了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写的,祖海希望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 *** 英雄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崇敬。
3、《 *** 的战士最听 *** 的话》是由新疆伊犁军分区某连队的离退休干部李之金于1962年创作并传唱的军歌。歌曲带有新疆音乐风格,三年后在北京调演时被《红旗》 *** 选登,并流传至全国。克里木、谭晶、尹相杰等歌手也曾翻唱词曲。
4、《咱当兵的人》由刘斌首唱,王晓岭作词,臧云飞作曲,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首唱为刘斌,阎维文等人曾多次翻唱。
5、《怀念战友》,是由雷振邦作词、谱曲,李世荣原唱的国语歌曲,是 *** 《冰山上的来客》的 *** 曲,1963年发行。其是雷振邦的 *** 作,旋律动听。
四、终身难忘战友情歌原唱
1、《终身难忘战友情》原唱是蓝琴。
2、《终身难忘战友情》是一首由李英连作词作曲的歌曲,歌词朴实、旋律优美、情真意切,唱起来非常优美动听感人肺腑,歌曲的原唱是蓝琴。这首歌曲表达了战友之间深深的情谊,以及对于战争的深刻回忆和珍惜。
3、歌曲开头就唱到“战友分别几十年,我们天天在思念”,表达了对于离别多年的战友的思念之情。接着唱到“今日战友重相见,大家笑得特别甜”,表达了重逢时的喜悦和激动。紧紧握住战友的手,说出心里的感受,表达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歌曲的旋律非常优美,旋律中充满了情感和力量,让人听了非常感动。歌词中的每一句话都表达了战友之间的真实情感和生死与共的经历。歌曲中的旋律和歌词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非常完美的音乐风格,让人听了非常舒服和感动。
五、战友情深文章美文欣赏
1、在人类各式各样的感情中,战友情是很特殊的,所说的战友情是指真正在部队里结下的友情,不是泛指一切共同战斗过的人的那种感情。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战友情深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2、“战友”,多么神圣的名词。
3、“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一首《送战友》唱出了战友离别相送的难舍难分。
4、“当我离别了战友的时候,好像那雪崩飞滚万丈。啊!亲爱的战友,我再不能听你弹琴,听你歌唱……”一首《怀念战友》唱出了深厚的战友情。每当听到此处时,我总是满眼的泪花。
5、都说:“战友之间的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是的,那是在血与火考验中建立起来的战友之情,战友之间的感情是最真诚的、超越一切的、最纯粹的感情,是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那是赤诚之交,毫无功利色彩,不带世俗偏见。
6、人是善于伪装的动物。无论是谁,都愿意把自己最闪光、最光彩的一面展现在其他人的面前,把自己的阴暗面留给自己欣赏。即使是朋友,也不会完全的看到彼此的不光彩的一面,或者说彼此的弱点。
7、有这样一个普遍的规律,自己的弱点只会展现在最亲的人面前,而这个人同时也是自己最可信赖的人。而一旦把自己的弱点展现给此人之后,你也就越发的信任此人,越会感到此人是你最亲近的人。这是人 *** 的一个普遍存在的规律,任何人不可能超出此范围。
8、所以,在日常的交往中,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对方的全部,而是经过他完美伪装之后的展览!
9、但是,战友之间是 *** 相对的,互相之间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军人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最直接的。爱憎分明,战友之间没有利益的冲突,所以就不会存在世俗的观念。在训练场上训练时,互相纠正错误的运作,而不单纯的取笑对方;在休息时,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有时还纵声歌唱,无论唱的怎样。在这渐渐的交流中,形成了彼此间的信任。
10、战友之间的这种信任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最牢固的、最不容易 *** 的,他甚至可以超越生死。正是这种信任的存在,在 *** 上才能互相依托。
11、战友情是生命的寄托。俗话说:“养兵千日,有兵一时”。军人天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尽管在非战争时期,无仗可打。可任何一个穿军装的人都有一份危机感。如果战争在明天打响。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国际形式瞬息万变,战争随时会打响,任何一下军人都在随时准备与敌人奋力拼杀,甚至流血牺牲。而到那时,在身边相伴的战友就是生命的寄托。
12、深厚的战友情在出生入死间缔结。在演习场上,在 *** 上,你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安全留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这是用血汗甚至生命奏响的战友之歌。
13、离开部队已经有15个年头了,每当冬季新兵入伍, *** *** 的日子,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约约的道不明的忧伤,感叹人世的百转轮回,感叹军营的铁打营盘流水的兵的妙语,是啊,军营塑造了一个我,我在这个熔炉里成长,我忘记不了发黄的照片,忘记了不了那一幕幕的战友情.离别是短暂的,我相信离别的那天,就是多年后的重逢.去年去保定和战友聚会,我感觉我是心满意足了,朋友放下工作,放下 *** 和孩子陪我玩,我们在一起重温了往日的友情,我感觉那两天很幸福;圣诞节那天我离开了保定,朋友盛情款待使我心里热融融的,我们老乡即使工作再忙也不忘记打 *** 惦记我,我很感动这份来之不易的战友情,虽然路途遥远,但心是相连的.我慷慨激昂的说,当兵三年我不后悔.我认识了那么多好战友我无怨无悔.
14、在我坐D字头动车组离开保定的时候,我的战友买了两杯热气腾腾的肯德鸡热饮还有一个套餐.即使我走多远感觉在火车上手握这两杯热饮心里是暖暖的,我就这样小心的捂着它直到冰凉.感觉她们还在眼前.
15、朋友情深似海,春天里我们播种友情,秋天我们收获真情.
16、战友情深文章:战友情深军魂永驻
17、我记不得是哪一天建的《松林岗博客》,可是电脑记得:注册时间 2008-03-02。就是说,明天,《松林岗博客》就一周岁了!
18、事情源于前两年的战友聚会。曾经受到 *** 、周接见的原八五团战士演出队的战友们,大部分都在武汉,他们手里都珍藏着不少资料和照片。有战友提出:将这些资料和照片汇集起来,编一个册子,很有纪念意义。说归说,没有行成“决议”,也没研究实施办法,无人牵头,聚会完了也就搁下来了。
19、去年初,雷子明跟我说:编册子谈何容易,不如在网上建一个博客,既可搜集展示大家珍藏的资料和照片,还可利用这一交流平台,扩大战友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说不定还能找到长期失去联系的战友。并且告诉我:名字他都想好了,叫《松林岗博客》。自然,“建博”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这个在老年大学学了一点电脑知识的人肩上了。
20、最初,什么是博客?怎么建?我真是一无所知。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在键盘上胡乱的敲出了“松林岗”几个字的拼音。说来见笑了,三个字中竟有两个字是不规范的:“松”字拼音应该是”song”,结果只敲了”so”,就看到“松”字出来了,就把后面的”ng”省下了;“林”字是因为我把“松林岗”读成了“松岭岗”,结果多出了一个“g”,三个字中只有“岗”字的拼音“gang”是正确的。后面的“1961”是我们参军的年份。就这样,博客竟然“注册成功”了!
21、《松林岗博客》注册成功了,可“博”些什么内容?怎么上?还是一无所知。我想先在网上找些资料学习学习,再看看别人的博客是怎么办的,“博”了些什么内容。一晃过去了几个月。等我重新来到《松林岗博客》时,我连《松林岗博客》的门都进不了啦!经过反复回忆,才找回了“进门的钥匙”。我在博客的留言中写了这样几句话:“今年三月,在子明建议下,我试着建了这个“松林岗博客”网站,希望通过它来加强战友之间的联系。由于自己也不太会,想先学习一段再“开博”,就搁了下来。甚至连建站时的 *** 资料都记不起来了,也无法告知战友们。先这样吧,等时机成熟再通知大家。”除了这几句留言,博客内容仍然还是空的。
22、一晃又过去了几个月。开始是每周老年大学有几次课,老年大学放假了,暑期又要接送外孙女参加夏令营的活动,而且小外孙女经常在电脑上玩游戏,我几乎没有时间上网。外孙女走后,我才算真正走进《松林岗博客》,这已经是九月下旬了。要开头总得写几句话,给大家一个交待吧!怎么开头又难住了我,这么多年来,我很少动笔写东西,我只好求助于几个“笔杆子”战友。但是,能写的几个似乎都很忙,况且有的对“博客”这个东西还很不了解,叫他写什么、怎么写呢?我只好灵机一动:战友聚会的纪念册上不是有个《写在前面的心语》吗!就将里边的两段话原封不动地 *** 到《松林岗博客》的登记资料里,还真用上了!至今,大家看到的博客中的“心路历程”、“自我介绍”的两段话:“四十五年前......”还一直留在上面。要知道我可写不出这些文字,那可是雷河清的“小”作(雷河清的大作太多了,书都出了好几本,现在还写电视剧呢)!
23、为了充实博客内容,我又将战友聚会的纪念册上几首诗词试着发了上去,还都成功了!实践成功的喜悦激励着我,把别在心里半年多的话,费了几天的时间写成了一篇小文章《怀念克忠战友》发在了博客上。此时,又有一位老战友叶荫华去世,我的文章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接着,几位战友的纪念诗词、挽联先后发了上去。一时间,《松林岗博客》快成了祭悼逝世战友的灵堂。说是这么说,还真起作用了:叶荫华的女儿同 *** 妈一起看了我们的博客,几次打 *** 给我们说,看了战友们的纪念诗词、挽联,她们深感慰籍,向我们表示谢意;杨克忠战友的妻子还在博客上回发了《向战友情致敬》的文章,让我们看了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24、博客建是建起来了,也开始运作了,但不能老在那里怀念战友啊――必须扩宽内容;也不能老是就那么几个人能看到呀――必须扩大范围,让更多的战友参加进来。开始能写且会上传的只有“ *** ”老刘、子明和我几个人,暂时没有人写新的内容,我就一方面把搜集的资料(老节目、文章等)整理后发上去,这个事情也曾一度让我犯难:有的资料文章太长,我打字的速度又太慢,只好先用扫描 *** 上传。好在在战友的帮助下,我在网上下载了“尚书07”的软件,它能将扫描的 *** 上的文字识别转换成文档文件,稍加修改就可上传了,这就大大提高了上传文字的速度。另一方面,子明让我多印一些 *** 资料,利用各种机会在战友中扩大宣传,让更多的战友能看到《松林岗博客》,参加到《松林岗博客》中来。在我们的“攻势”下,《松林岗博客》的点击数逐渐增加了,几个熟识的战友中,添置了电脑,参加了电脑 *** ,学会了上网,能看到《松林岗博客》的多了。老团长田长锁家有电脑,但他自己不会上网,我将《松林岗博客》的 *** 收藏到他家电脑后,打开给他看照片、博文,并给他念了几段博文,他非常高兴地问我:“这能联到五十六旅吗”?“五十六旅那边能看到吗”?我说只要他们进入这个网站就能看到。他答应以后让孩子们经常给他打开看看。临别他拿出了珍藏的军史和画册给我看,问我用不用得上,这就有了后面的《从松林岗到新城大院》和《从六旅到五十六旅》的博文和 *** 资料了。
25、子明战友是《松林岗博客》的倡导者,他的歌曲,他的诗词,他的文章不时出现在博客中,这只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他天天、时时都在关注着《松林岗博客》。他每天睡得早,起得也早,起来之一件事就是打开《松林岗博客》,有谁到访了,有谁留言了,有谁评论了,又有谁发文了。不信你看,每天到访最早的就是那位“4300”的访客,那就是他!
26、这里要特别说说我们中的“ *** ”,他是我们的前辈,曾经是我们的领导。可他也是《松林岗博客》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参与者。 *** 战友在一篇博文的评论中这样写道:
27、“一个人老不老,看看名片就知道。真的。多年不见的老领导递了张名片给我,我如获致宝地带在身边,为了是给所有碰到的战友看,以激励他们心头渐渐凉下去的理想之火和鸿鹄之志。要知道,钱的多少和位置的高低,过去、今天、将来,都不是我们的指标 *** 数据,也不是生命本来的意义。我们老科长的名片像一个翩翩少年一样飞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惊异于他的年轻:那上面有他的 *** 号,有电子邮箱 *** ,有 *** 相册 *** ,还有一首小诗云:解甲仍持弩,衰年骨愈刚,寸心忧国事,柔翰写狂章。”
28、这就是我们的“ *** ”!他还是我们《松林岗博客》承上启下的传播者。他参军早我们十多年,又晚我们十多年离开部队,他是从松林岗到王家岗、又到新城大院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是我们几代新老战友联系的纽带。有了他,才有了 *** 战友和一大批战友及他们精彩博文的出现。让我们向“ *** ”致以崇高的军人的敬礼!
29、张贺军是我们当中稍微年轻的一位战友。到底还是比我们小几岁,学习和接受新事物都比我们快。他们这一批战友思想都比我们活跃,观念也比我们新,好多人都能在 *** 中一展身手。他们的加入,给《松林岗博客》增加了新的无穷无尽的活力。贺军战友不仅天天关注《松林岗博客》,发了一批有珍藏价值的 *** ,还将宋步先师长带到了《松林岗博客》。宋将军 *** 的留言是对《松林岗博客》更好的鞭策和鼓励。 *** 战友有一句话:“ *** 是年轻工具。。。。。。现在老 *** 们勇敢地使用 *** ,是对自我的挑战,是对中国整体素质的提升,因为你们能更好的使用 *** ,并让它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传播者和弘扬者。”我们入伍时的老师长东传钧也是通过 *** 上的《松林岗博客》看到雷河清写的“千军万马,横渡天堑”的修改稿的。我们这一批入伍的战友大都没过七十岁,还不是太老。“ *** ”刘科长比我们老,宋步先师长比我们老,东传钧师长比我们更老,他们都能在 *** 中畅游,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我希望有更多的新老战友加入到《松林岗博客》中来,这样,我们的《松林岗博客》才能更有生气,才会更加朝气蓬勃!
30、 *** 时时刻刻都在更新, *** 知识和博客技巧中,有太多我们学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东西。我们的《松林岗博客》虽然不去追求那些过于花騒的、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但我们也力求办得生动丰富一些。我在这方面还只是作了一点尝试,比如让文字 *** 动起来。这方面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我想年轻一些的战友们肯定比我们来得快一些,希望得到他们更多的指点。
31、还有一件事让我们都激动了好久,那就是郑州的冯胜一家今年春节的武汉花园寻根之旅。冯胜在《松林岗博客》中写道:“我的老岳父可能是贵师的一名军人。 *** 战争回国后住在湖北孝感花园王家岗。后曾到武汉师范学院当军 *** ,随后部队调防到甘肃武威。78年转业至河南郑州。老人家没有儿子,所以常给我讲 *** *** 的事。岳父已去世十年,去年老岳母也不在了。今年春节我爱人非要去武汉和孝感看一看,做缅怀之旅。一家三口驾车初一到武汉,初三中午到了花园王家岗。看到当年的军营依然保存完好,我爱人很激动。我们向部队值班的干部说明情况,得到允许进入了军营。我们仿佛看到了前辈 *** 燃烧过的岁月。我爱人捧了一袋黄土,要回郑州后洒在老 *** 的坟上。依依惜别军营,驱车几百米,竟发现了当年的师部医院----我爱人的出生地,真是感慨万千。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和他们的后代对此地魂牵梦绕。”我无数次看到这段话,每次总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军人后代的这种情怀在当今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但愿这种情怀能世代传承下去,永远激励我们自己,也永远激励我们的后代!随后的接力传递也让我们感动。经过一棒一棒的传递,冯胜应该在郑州找到了岳父的老战友了。冯胜长眠地下的老岳父韩老前辈应该为有这样的军人后代感到骄傲!让我们向韩老前辈的后 *** 示深深的敬意!这一件事也足以证明由《松林岗博客》激起的“战友情,军旅魂”在我们几代军人及我们军人的后代中是多么深入人心!
32、《松林岗博客》虽然是我最开始建起来的,但她不属于我个人。她是属于松林岗战友的,她是属于八五团战友的,她是属于29师战友的,她是属于49师、56师、56旅所有新老战友还有我们军人的后代的!是《松林岗博客》把我们新老战友联系到了一起,是 *** 把我们新老战友联系到了一起;更是战友情深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铁血军魂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让我们永远在心中默念“ *** ”的八个大字:“战友情深,军魂永驻!”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